半導體版圖將變化?川普政府擬入股英特爾 外資分析師這樣看

外電報導,川普政府正把英特爾取得的晶片法部分或所有補助金,轉爲股權,成爲最大股東。圖/歐新社

針對外電報導,川普政府正把英特爾取得的晶片法部分或所有補助金,轉爲股權,成爲最大股東,外資半導體分析師認爲,這對英特爾雖是利多,但也僅止於「續命」,對半導體產業的版圖變化、及臺積電(2330)的競爭優勢幾乎毫無影響。

外資半導體分析師指出,川普政府欲透過國家的力量挽救英特爾,並以晶片法補助金折抵股權入股英特爾,加上軟銀投資英特爾20億美元,固然爲英特爾創造龐大的現金流,有利於改善財務體質,但短時間內卻無法有效提升競爭力。

外資分析師說,由於晶片或半導體產業,不是一個拿補貼或砸錢下去就可以生產產品的行業,特別是先進製程領域,除了資本密集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周邊關聯產業的配合,才能不斷地持續進步與強化競爭優勢。

如今川普政府打算入股英特爾,企圖藉國家的力量「扶大廈之將傾」,如果只是單純的金流援助,無異「緣木求魚」,對現有半導體產業的版圖變化、及臺積電的競爭優勢幾乎毫無影響,對英特爾也僅止於「續命」效果而已。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川普後續是否進一步發動、甚至強迫美國各大IC設計廠援助英特爾?包括實質的金援與低階成熟型製程訂單的轉投,則是需要關注的重點,而此或將對臺系其他成熟型製程的晶圓廠造成影響。

以軍工領域爲例,全球知名的美國響尾蛇飛彈,其中最關鍵的晶片就是採用聯電(2303)產製的產品。一旦美國玩起「田忌賽馬」的策略,則對臺系臺積電以外的晶圓廠,或將產生一定的衝擊,後續變化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