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水庫排砂釀災 農地成免費滯洪池 農民憂急水溪成馬太鞍溪第二
臺南前瞻計劃白河水庫排砂工程及多年不當清淤,造成急水溪中下游嚴重淤積。地方農民指出,更有丹娜絲風災廢棄物堆置於國防部土地,迄今仍未清除,揚塵吹落至鄰近農地,農地種植受嚴重影響。記者李柏澔/攝影
臺南前瞻計劃白河水庫排砂工程及多年不當清淤,造成急水溪中下游嚴重淤積。地方農民指出,今年豪大雨接連來襲,導致沿岸農地、道路淹水,農作及民宅受損,更有丹娜絲風災廢棄物堆置於國防部土地,迄今仍未清除,揚塵吹落至鄰近農地,農地種植受嚴重影響。今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出,反對白河水庫不當排砂、應補償沿岸受災農民與居民損失,並限期清除堆放於國防部土地的廢棄物。
臺南白水溪因河道蜿蜒、波降平緩、流速緩慢易造成河道淤積,近年來白河水庫完成防淤排砂工程,水力排砂雖有助維持庫容,但卻造成下游淤積問題,也對農民生計與居住帶來衝擊。
農民張令騰表示,臺南市急水溪中游地區過去60年來未見有效疏濬,加上不當清淤,土砂堆置河岸,大水一衝就淹往農地,以及白河水庫持續排砂排水,急水溪河牀及二旁農民土地近10年來淤積加劇超過1公尺,農地被迫成爲「免費滯洪池」,居民的房屋及農業設施更面臨隨時可能被沖刷損壞危機,假如再不清淤,急水溪就會是馬太鞍第二。
張令騰指出,2020年至今曾多次跟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陳情反應泥沙淤積嚴重,但河川局至今都無法提出具體解決方案,並刻意逃避多年來上游排沙排水,且沒清運上游疏濬土方,以及對中游地帶的法定賠償責任。
農民張國楨表示,自己在白河區永秀段耕作40年以上,5公頃以上農地過去年產值可達500萬元以上,如今在淹水衝擊下,5公頃農地完全無法種植高經濟價值農作物,收入不到以往1成。曾經詢問過第五河川分署是否可分擔清運淤積在急水溪公有地的泥砂到自己的土地,一來省下砂石運費,二來降低淹水機率,但此意見從未被採納,如今泥沙淤積超過4公尺,人民的生命與財產都受到威脅。
農民陳從恩、吳素蘭表示,夫婦兩人在白河區永秀段經營農地超過40年,專門種植高經濟作物,過去每公頃可收成上百萬元,如今因洪水災害,而且水還會淤積在農地數月之久無法排出,導致收入驟減,原本4公頃的農地,現只能勉強耕作約3公頃,生計岌岌可危。
臺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暨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表示,前瞻計劃用於白河水庫繞庫排砂工程是個大錯誤,水利署明知排砂會造成急水溪中下游淤積加劇卻仍執行該計劃,要求應該賠償農民及民宅淹水損失。
立委陳昭姿強調,水利署的白河水庫因長期排砂排水,造成急水溪周圍農地擡升、水災影響農田種植,這不僅是農民財產問題,更是國人的食物來源,攸關很多人的生存權跟健康權。
經濟部迴應,早期疏濬量較少,原因是急水溪周邊大部分土地都是私有地,但要疏濬就需要徵收,因此採取拓寬河道的排程來加大疏濬量。2019年至今,疏濬的沙已達164萬方,目前急水溪已有規畫三個囚砂區暫置,今年將啓動集水區檢討,也會在地方召開說明會。
國防部表示,已要求臺南市環保局必須在明年7月前把暫置廢棄物管理與清運;臺南市環保局則表示,會極力爭取明年5月就完成清運。
臺南市農業局說,泥沙淤積的農路會請當地區公所勘災,本月中會即報即審,一旦獲得補助款會盡快完成災後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