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萊示警 晶片關稅 影響恐超預期 籲產業及早因應
報告指出,根據第232條規定,美國商務部須在270天內提交調查報告,再由總統於90天內決定是否實施關稅,並在15天內啓動。這意味着報半導體調查結果最早可能在7月底出爐。
經濟學人日前報導,川普對特定產業關稅才真正具威脅性,尤其半導體及藥品關稅,擁有相關先進產業的國家首當其衝,如印度和新加坡面臨的藥品關稅,每年對美藥品出口都約100億美元。臺灣最嚴厲挑戰則是半導體。
不同於市場普遍預期的25%單一稅率,巴克萊預測美方可能採取漸進式或差異化稅率。
考慮到美國本土晶圓廠建設成本較高,25%的稅率可能不足以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川普政府可能採用漸進式關稅,初期稅率較低,隨時間推移逐步提高,給行業提供調整供應鏈的緩衝期。這一模式已應用在汽車行業。
至於差異化稅率,即不同國家可能面臨不同的關稅稅率,類似於鋼鐵業232條款的實施。
巴克萊報告將232條款視爲半導體行業的重大風險,影響程度可能超出市場預期。首先是設備行業風險。即使是半導體設備也可能面臨分階段徵稅,初期可能0%,隨後遞增,這與市場預期會獲得豁免不符。
其次,AI晶片是否納入存在不確定性。儘管市場普遍認爲AI半導體將獲得豁免,但分析師認爲這一領域同樣存在徵稅風險。
在衝擊時點方面,報告預估,關稅實施將對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的半導體需求造成重大負面影響,需要爲潛在的產業調整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