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智庫:歐美削減援助東南亞 中國將擴大影響

澳洲智庫研究顯示,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和其他西方捐助國大幅削減援助,和美國「極爲懲罰性」的貿易關稅,將使中國對東南亞發展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而另一方面,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修斯頓坦承中國在印太地區扮演重要角色,警告印太國家認清中國「製造經濟脅迫、操控與經濟依賴」,將美國視作「替代性經濟夥伴」纔是正途。中國官媒駁斥稱,修斯頓意在要求印太國家「選邊站」,企圖藉破壞該地區秩序爲煽動對抗的「印太戰略」續命。

中央社引述法媒報導,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昨公佈研究顯示,由於西方官方削減發展融資的水平,和美國「極爲懲罰性」的貿易關稅,使東南亞區域處在「不確定的時刻」。

據報告,2023年東南亞獲得的官方發展融資總額「略微」增至290億美元。但川普自此已暫停約600億美元發展援助,當中大部分是美國的海外援助計劃。法國等7個歐洲國家及歐盟也已宣佈削減2025年至2029年間的172億美元援助。英國也表示要減少76億美元的年度援助。預測對東南亞的整體官方發展融資於2026年前將會減少超過20億美元,將對東南亞造成嚴重打擊。

報告指出,東南亞發展融資格局的重心似將會因此向東轉移,尤其轉向北京,東京和首爾也有。隨着西方發展援助減少,中國的相對重要性將會提升。「西方援助縮減有拱手讓中國扮演更大角色的風險,不過其他亞洲捐助國的重要性也會增加」。

另據環球時報報導,日媒「日經亞洲評論」昨採訪修斯頓,修斯頓警告「印太國家」在決定是否與中國合作時應「審慎且負責任」。她承認中國在「印太地區」扮演重要角色,但也指責中國「製造經濟脅迫、操控與經濟依賴」,並稱各國應將美國視作「替代性經濟夥伴」。

環時對此發表社評指出,修斯頓的發言掩飾不了美國要維持其亞太區域戰略「壟斷」地位的意圖。她誇大渲染中國對地區的影響力,實質表達的是對中國與亞太國家合作權利的粗暴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