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亞洲!川普削減軍事援助 波羅的海國家金援沒了

2025年6月12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二輕型裝甲偵察營,與葡萄牙海軍部隊在波羅的海行動-2025(Baltops 25)演習期間進行了模擬的兩棲突襲,(DVIDS)

美國計劃逐步取消與俄羅斯接壤的歐洲國家軍事援助,將重心轉向亞洲,要求歐洲盟友承擔更多自身防務開支。據知情人士透露,五角大廈上週已通知多國歐洲外交官,美方不再資助東歐前線國家的「訓練與裝備」計劃。國會授權的《333條款》(Section 333)原本用來援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川普政府未再向國會提出追加預算,現有資金將持續到2026年9月底爲止。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白宮官員解釋,這項決定符合川普總統「重新評估與調整」對外援助的政策,也呼應他第一天上任時簽署的行政命令。川普一直要求歐洲「承擔更多自身防務責任」,今年6月在他的壓力下,北約盟國同意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5%。

根據美國政府問責署(GAO)數據,2018至2022年間,《333條款》(Section 333)計劃在歐洲的支出達16億美元(約新臺幣488億元),約佔全球總額的29%。未來的削減恐影響數以億計美元的援助。

多位歐洲外交官表示,美國似乎希望比較有錢的歐洲國家,分攤前線國家的安全支持,但這項通知令歐洲各國震驚,正積極向華府尋求細節,有外交人士警告,若削減過於嚴厲,恐對歐洲安全及北約帶來重大沖擊。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民主黨首席議員沙欣(Jeanne Shaheen),批評,當前正值國際社會試圖逼迫普丁談判、並遏止俄羅斯侵略之際,削減援助是「誤導性的舉動」,傳遞了完全錯誤的信號。

消息人士指出,這波調整與五角大廈政策主管柯比(Elbridge Colby)的戰略有關,他正推動將美軍資源轉向印太,以強化對中國大陸的嚇阻,降低臺海衝突的風險,今年稍早,美國就曾因庫存壓力暫停對烏克蘭部分軍火交付,後來纔在川普指令下恢復。

此外,2020年設立的「波羅的海安全倡議」(Baltic Security Initiative)也面臨不確定性。該計劃去年獲國會覈准2.28億美元,用於強化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軍力,但白宮並未在新年度預算中提出追加經費。

前美國海軍上將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直言,失去美國安全援助對波羅的海國家「將極爲嚴峻」,因爲該計劃核心目標就是讓這些國家能自我防衛。三國均與俄羅斯接壤,近年不僅面臨基礎設施攻擊,還屢遭駭客與破壞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