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2.9億美元“抄底”狼爪邏輯:補位大衆戶外?

安踏(2020.HK)再次打出併購牌,拿下老牌德系戶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

根據與Topgolf Callaway Brands(以下簡稱Topgolf)公司達成的交易安排,安踏將以2.9億美元全資收購德國狼爪,該交易將於2025年第二季度末或第三季度初完成。

成立於1981年的狼爪,總部位於德國伊德斯坦因,聚焦大衆戶外,覆蓋徒步、自行車、滑雪、露營等場景。

標誌性的Texapore系列薄膜材料‌,以防水、透氣性能著稱,曾引領行業標準‌。

與收購前在國內名聲不顯的始祖鳥、薩洛蒙相比,狼爪早在2007年就進入中國市場,巔峰時期門店數量達到700家,但在近年的發展中逐漸掉隊。

該品牌在中國和歐洲市場仍有相當的市場基礎。

安踏對狼爪的收購模式也不同以往。

在收購迪桑特及可隆等國際品牌時,安踏主要通過與品牌方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獲取中國區業務經營權。

此次交易完成後,總部位於德國的狼爪,將全部歸屬於安踏集團管理。

丁世忠表示,此次收購狼爪將是安踏集團全球化的新里程碑,多品牌戰略爲應對全球化的不確定性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從體量來看,狼爪若放置於安踏龐大體育用品帝國中,存在感可能並不突出。

Topgolf曾預估,狼爪2025財年營收約爲3.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總體規模不足安踏2024年營收的二十五分之一。

完成“抄底”之後,安踏可能要在中國市場重新煥發該品牌的活力。

在品牌併購上幾無敗績的安踏,這次能成功“奶活”狼爪嗎?

“補位”大衆戶外

安踏搭建的多品牌帝國,正在通過精準定位,儘可能多的覆蓋不同消費羣體。

主品牌定位大衆運動、FILA定位時尚運動、迪桑特則定位專業運動、主打滑雪和戶外品類,可隆體育主打休閒戶外。

狼爪的出現,爲安踏補齊了大衆專業戶外板塊的拼圖。

狼爪產品卡位1000-3000元區間,在人羣、功能、價位上均與安踏當前在戶外品牌的佈局形成互補。

戶外市場仍處於高速發展期,相比小衆高端定位的迪桑特、薩洛蒙,狼爪所在的大衆專業戶外領域,擁有更高的天花板。

安踏在中端價格帶的提前佈局,被視作針對消費方向改變而籌備的防禦性佈局。

該筆收購同時給全球化增添想象空間,尤其有利於安踏進一步深入歐洲。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Dustin Wei稱,關稅戰對狼爪的運營“影響甚微”,“因爲該公司主要專注於歐洲和中國市場,目前也沒有再拓展美國市場的計劃。”

截至2025年1月,狼爪在全球擁有495家專賣店,其中226家分佈在歐洲,269家位於亞洲。

安踏方面表示,“狼爪”在歐洲市場特別是德語地區的商場和社區滲透率極高,將大幅度提升集團在該區域市場的影響力。

在中國市場,狼爪具備相當的發展潛力。

國盛證券分析師楊瑩預估,目前狼爪中國業務佔比接近30%。

浦銀國際分析師林聞嘉認爲,狼爪在全球的品牌力以及市場定位與美國戶外品牌The North Face(北面)相當。

但在中國影響力、收入規模遠低於後者,因此仍具發展潛力。

也有聲音認爲,狼爪當前深陷經營之困,長期促銷、假貨氾濫已將品牌價值稀釋到較低的水平。

這與品牌多次易主、管理層頻繁更迭不無關係。

2018年,Topgolf以4.1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3.95億元)的價格,從貝恩資本等機構手中完成對狼爪的股權收購。

2020年,狼爪新任CEO Richard Collier提出了“We Live to Discover”的品牌主張,試圖通過品牌重塑來吸引新的消費羣體。

但變革效果並未顯現。

4年後,狼爪宣佈關閉美國業務,將資源集中於歐洲及中國兩個關鍵市場。

2024年,Topgolf 營收爲42.39億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狼爪歐洲業務的下降成爲主要原因之一。

觀其近年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狼爪幾乎錯過戶外市場的發展紅利。

如今僅剩的36家直營門店中,有10家門店分佈在奧萊等非核心商圈。

安踏此次對狼爪的收購價格,近乎是7年前交易時的6折,折射出品牌近年來走下坡路的窘境。

如何重塑?

將收購來的國際品牌改頭換面,一直是安踏的擅長所在。

不過相比於定位大衆戶外的狼爪,其近年成功案例多集中在高端、小衆的垂類品牌。

始祖鳥、迪桑特等品牌的成功並不依賴於代言人,而是善於做“人羣營銷”。

即先將品牌打造成特定圈層的社交貨幣,再通過核心客羣將口碑和影響力釋放至大衆用戶。

安踏主品牌當下的營銷思路強調“好產品”、“性價比”,更多通過合作體育明星及奧運冠軍打造專業影響力。

狼爪的路線大概率會有所不同。

運動服飾行業資深從業者張傑(化名)告訴信風,狼爪可能在品牌及產品打造上高度對標北面,“重點突出logo、價格可能比北面更高一點。”

“說白了就是複製FILA的打法。”張傑說。

安踏爲FILA打造了高端運動時尚定位,配合相應的本土明星營銷放大聲量,以全直營模式深耕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商圈。

張傑認爲,狼爪未來大概率會承接FILA的發展路線,藉助安踏的零售渠道優勢,迅速在全國鋪開直營門店,“開到FILA、耐克,尤其是北面旁邊。”

“狼爪未必能做到FILA三百億的體量,但會比當年的FILA少走很多彎路。”張傑說。

產品層面則有望進一步向年輕化、本土化靠攏。

“時尚化當前仍是戶外市場主旋律。”中體聯露營產業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洋君告訴信風,戶外品牌重視專業性背書,但本質上做的還是潮流生意。

李洋君認爲,納入狼爪之後,安踏大概率會組建本土化設計團隊,弱化德系硬核標籤,走“輕戶外”路線。

狼爪未來的發展路線圖看似清晰,但就當下市場環境來看,又有不小的阻力。

早年安踏收購FILA時,國內高端運動時尚領域仍有諸多市場空白,FILA充分享受到該細分領域的市場紅利。

此時的戶外運動品牌競爭已是紅海——Columbia(哥倫比亞)、The North Face(北面)、凱樂石、探路者等紛紛崛起。

狼爪首席執行官Matthew Jung曾提到,中國本土戶外品牌的優勢是產品設計、數字化零售體驗、供應鏈的反應速度。

“但最重要的是,本土品牌更願意在本地做長期投資,因而更捨得在營銷推廣和零售等方面投入更多,而外資品牌更追求短期利潤。”Matthew Jung表示。

無論方向如何,安踏未來持續向狼爪投入資源或是大概率事件。

華西證券分析師唐爽爽認爲,戶外市場中長期向好,狼爪有望爲安踏業績貢獻增量,但今年可能存在並表虧損及費用壓力。

2024年底,安踏淨現金水平達人民幣314億元。此次收購開支佔比約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