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億豪購“過氣”狼爪,安踏的“翻新生意”還能玩多久?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從FILA到始祖鳥,安踏用十五年時間摸索出一套如何將“過氣”品牌翻新的生意經。4月10日,安踏公告擬出資2.9億美元將戶外運動品牌狼爪收入囊中,這一次,丁世忠的“過氣品牌點金術”是否能繼續奏效呢?
“併購王”安踏再出手。
4月10日,安踏體育公告,計劃以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3億元)收購德國老牌戶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
據悉,狼爪於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巔峰期門店數達700家,但近年來卻因代理權被收回,以及戶外運動市場競爭格局的改變等原因,略顯掉隊,公司也在十幾年間幾度易主。
從安踏體育的角度來說,公司有着一套嫺熟的“過氣”品牌“翻新”生意經。旗下的FILA、始祖鳥等都是成功案例。同時,成功將亞瑪芬體育送上美股,也證明了安踏在品牌運營之外,還有着不俗的資本運作實力。此次“抄底”狼爪,安踏手中又多了一個“待翻新”的籌碼。
而梳理安踏的發展脈絡,從晉江小廠,到如今的千億運動帝國,公司的轉折始於創始人丁世忠在2009年的一次“豪賭”。
安踏
21億收購“過氣”狼爪
安踏又拿下一家“過氣”戶外用品品牌。
據安踏體育公告,公司計劃從Topgolf Callaway Brands公司手中全資收購德國知名戶外品牌狼爪,在滿足其他慣常交割條件後,收購預計將於2025年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完成。
此次收購的基礎對價爲現金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3億元),加上淨營運資金及其他慣常調整項進行調整。
資料顯示,狼爪是戶外服飾、鞋履及裝備專業品牌,成立於1981年,2007年狼爪通過品牌代理進入中國市場,在戶外圈也小有名氣,截至2025年1月,狼爪在全球擁有495家專賣店,其中226家分佈在歐洲、269家位於亞洲,以及全球超過4000家零售點。
但近十幾年間狼爪的發展頗爲坎坷。2006年,狼爪首次易主,被私募基金Quadriga和Barclays以90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5年後,黑石集團看上了狼爪,並將其估值提升至7億歐元接盤,不過由於業績未達預期,2017年,黑石將狼爪轉移給債權人貝恩資本等。
命運多舛的狼爪於一年後再度易主。2018年,美國高爾夫巨頭Callaway Golf(現已更名爲Topgolf Callaway Brands)以4.76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狼爪。此次安踏出手,狼爪的估值又再次下滑,較2018年的估值打了六折。
實際上,狼爪在國內市場曾有過一定的熱度,但公司未能把握住國內戶外運動市場崛起的時機。
據悉,2015年時,狼爪的國內門店數一度衝高至700家,在2017年被黑石集團出售時,狼爪銷售額的52%來自德國,奧地利和瑞士,中國的佔比則達到21%。但在2019年Topgolf收回了狼爪的中國代理權,此後其門店數開始收縮,據Topgolf此前的業績報告,目前狼爪在中國內地僅擁有36家直營門店。
根據Topgolf官網信息,今年2月Topgolf發佈的全年指引中預估,狼爪2025財年營收約爲3.25億歐元,經調整後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爲1200萬歐元。雖營收尚可,但這家老牌戶外運動品牌與始祖鳥、北面、伯希和、哥倫比亞、凱樂石等其他戶外品牌相比,表現已略顯遜色。
針對本次收購的目的,安踏表示,此次的收購一方面可以完善集團現有的品牌矩陣,將集團戶外產品線從高端延伸至大衆市場外,另一方面,新品牌也意味着集團將加強全球化。
需要注意的是,從安踏此前的收購策略來看,公司在盤活表現低迷的品牌上很有一套,此次收購狼爪,其是否同樣打着“變廢爲寶”的算盤?
“盤活”資產高手
“併購王”安踏的起點,源於丁世忠的一次豪賭。
說起安踏,早幾年間人們的認知還停留在它與李寧、特步、361等國產運動品牌你追我趕的階段,但如今的安踏市值已經突破2400億港元,是昔日競爭對手全部身家加起來都望塵莫及的存在了。
安踏CEO徐陽甚至在兩個月前採訪時還曾放出“豪言壯語”:“我就吹個牛,3年之內我們要在中國超過耐克。”
他的底氣或許在於安踏已經有了一套較爲成熟的“盤活”過氣品牌的“絕招”。
據悉,2009年,安踏以3.32億元收購了FILA在大中華區的商標及經營權,彼時的FILA被百麗國際視爲甩不掉的包袱,在中國年虧損3000萬元,而同期安踏的全年淨利潤也不過9.8億元。
這筆交易在安踏內部也曾有過爭議,但丁世忠力排衆議,拿下了FILA。收購後,安踏立即開始對FILA進行品牌改造,首先將FILA定位明確爲高端時尚運動品牌,接着開始渠道改革,安踏花了三年時間將門店從經銷商手中全部收回,確定了FILA全直營的渠道模式,並且關閉了所有街邊店,全面進駐高端商場,與主品牌安踏形成物理隔離。
丁世忠的策略很快奏效,一系列改革下,FILA成功“起死回生”。2014年品牌實現扭虧爲盈,2018年營收已經突破100億元,撐起了安踏營收的半壁江山,極高的利潤也讓FILA被稱爲安踏的“利潤奶牛”。
安踏聯席CEO賴世賢在採訪時曾表示:正是FILA的成功才奠定了安踏的高端品牌運作能力和零售運營能力,以及未來併購標的的選擇方法和新品牌運作方法。
從現實情況來看,有了FILA的成功案例,安踏很快開始四面出擊,專門瞄準那些略顯“過氣”的國際品牌,再採用同樣的操作方式“化腐朽爲神奇”,Sprandi斯潘迪、始祖鳥、可隆Kolon Sport、KINGKOW小笑牛等等均被安踏先後收入麾下。
不過,近年來FILA也出現了增長乏力,2022年FILA首次出現年度收入下滑,收入約爲215.23億元,同比下滑1.4%。2024年FILA品牌收入爲266.26億元,同比僅增6.1%;經營利潤爲67.38億元,同比減少2.6%,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與此同時,FILA佔安踏集團總營收比重下滑至37.60%,六年來首次出現佔比不足四成情況。
實業、資本兩手抓的丁世忠
通過“盤活”收購而來資產增厚公司利潤的同時,丁世忠也會挑選優質標的並選擇合適的時機將其送上資本市場。
例如,近年來安踏打造出的業績“扛把子”亞瑪芬體育。
據悉,2019年,安踏聯合方源資本等以46億歐元完成對亞瑪芬體育的收購,後者是知名戶外運動品牌始祖鳥、薩洛蒙、威爾勝等的母公司。
收購後,安踏如法炮製,首先就是找準品牌定位,例如,始祖鳥爲高端專業戶外品牌,薩洛蒙則是主營專業越野跑鞋和Outdoor Sneaker領域。
對於這樣做的意義,安踏CEO徐陽曾在採訪中提到,“只有品牌切得足夠細,圍繞這個去反推組織、商品,才能成功把消費者鎖得更牢,組織變小的真正意義就是把消費者鎖得更精準。”
接着就是渠道改革,也就是安踏一直在年報中提到的“DTC改革”,亞瑪芬體育同樣是全直營的零售方式。
而與FILA類似,曾經的亞瑪芬體育業績表現也並不算樂觀。根據招股書,亞瑪芬體育在2020年至2022年營收分別爲24.46億美元、30.67億美元、35.49億美元;同期淨虧損分別爲2.37億美元、1.26億美元、2.53億美元,調整後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分別爲3.11億美元、4.17億美元、4.53億美元。
不過,安踏的一系列改革砸下去後,效果也是立竿見影。2022年前後,始祖鳥、Lululemon、薩洛蒙成爲了新“中產三寶”,產品一時間供不應求,其中亞瑪芬體育旗下品牌佔據兩席,公司的業績自然也開始一路高歌猛進。
2024年2月,丁世忠將亞瑪芬體育送上了紐交所。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亞瑪芬體育總營收達到51.8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77.52億元),同比增長18%;營業利潤更是飆升56%至4.71億美元。其中,2024年,大中華區收入爲12.98億美元,同比增長53.7%。以始祖鳥爲主的技術服飾業務爲其帶來了近四成的收入,同比增長達到了34%,達到4.07億美元。
在FILA、始祖鳥等品牌的加持下,安踏近年來的業績也保持較快增長。2018-2024年營收分別爲241億元、339.3億元、355億元、493億元、537億元、624億元、708.2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爲44.4%、40.8%、4.7%、39%、8.8%、16.2%、13.6% ;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1億元、53.4億元、52億元、77億元、76億元、102億元、155.9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爲32.9%、30.3%、-3.4%、49.6%、-1.7%、34.9%、52.4%。
此次收購的狼爪與始祖鳥同屬戶外用品行業,不過,從安踏的公告中可以看出,狼爪的定位是補足始祖鳥未涉及的大衆市場。如若狼爪能像FILA、始祖鳥一樣成功,那麼安踏的營收或將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