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潛山:科技賦能讓蠶桑產業“破繭成蝶”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2月7日,走進安徽省潛山市槎水鎮中畈蠶桑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多層養殖架,上面佈滿了密密麻麻的蠶寶寶。與傳統養蠶方式不同,這裡看不到桑葉隨意堆放,也沒有嘈雜的人工勞作場景。車間內溫度、溼度、光照等環境參數均由智能控制系統精準調控,工作人員只需在一旁監控設備。
在傳統印象裡,養蠶是一項依賴人工、受自然環境制約的農事活動,產量波動較大,產業效益低。然而,如今在潛山市槎水鎮的中畈村,一種全新的工廠化養蠶模式正悄然興起,爲古老的蠶桑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車間技術員張江偉介紹,工廠化養蠶實現了養蠶過程的標準化、規模化和智能化。通過精準控制環境,蠶的生長週期更加穩定,產量也大幅提高。現在,在工廠化環境下,不僅能有效避免病蟲害的大面積傳播,還能利用先進的養殖技術,讓蠶的成活率達到100%,成品蠶繭品質更高。
槎水鎮中畈村是全國蠶桑“一村一品”示範村,有高標準桑園2100餘畝。“2023年我們與安徽鑫緣天柱繭絲綢公司合作投資1500萬元,建成4000平方米自動化養蠶工廠,工廠做到全年化、飼料化、智能化、科技化養蠶,完全打破傳統養殖方式。”中畈村黨支部書記楊紅旗高興地說。
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如今產業園每年向周邊150餘戶蠶農和專業大戶提供2000張優質蠶苗,帶動戶均額外增收6000元。同時,開發桑芽菜、桑葚幹、桑葉茶、桑枝木耳等系列產品。2024年中畈村通過工廠化養蠶增加村集體經濟純收入18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0餘個。
工廠化養蠶模式的推廣,也爲蠶桑產業的下游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穩定的蠶繭供應,讓絲綢加工企業不再爲原料發愁。
安徽鑫緣公司負責人張林春說:“過去,蠶繭產量不穩定,我們的生產計劃常常受到影響。現在,有了工廠化養蠶提供的穩定貨源,我們可以放心擴大生產規模,開發更多高端絲綢產品。”
科技創新爲蠶桑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活力。“下一步,我們公司將繼續與潛山有條件的鎮村合作推廣這種工廠化養蠶模式。”張林春說。
從田間地頭到智能工廠,科技養蠶正推動着蠶桑產業實現華麗蝶變。這一變革不僅讓古老的蠶桑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也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注入了強大動力,讓人們看到了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後的無限可能。(謝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