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山林”破繭成蝶的時代變遷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近日,江西安遠縣車頭鎮官溪村村民葉煥拿着林票站在石榴坑山場的山腰上,用手機掃描林票上的二維碼,屏幕上立即彈出他的38畝合作造林信息。葉煥激動地說道:“今天拿到‘林票’後,山林有了‘身份證’,感覺自己也當上了‘股東’,可以享受分紅,林場還會僱我們去做工,又能增加一份收入。”

據瞭解,作爲江西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先行縣,安遠縣完成了一場讓全縣涉及209萬畝集體林地煥發新生,涉及10萬林農根本利益的深層次變革。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從“資源沉睡”到“生態變現”,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改出了綠水青山,更改出了金山銀山。

破冰:從“糊塗賬”到“明白證”

林權分散化、破碎化的問題,使得林業難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林農又普遍缺乏資金、技術、現代管理經驗以及市場對接能力,導致造林成活率低,經營效益不盡如人意,形成制約着林改工作的瓶頸。

創新推行“股權到戶、聯營管護”的“林場+村集體”共建模式。 村委會收回屬於村集體的山林資源,將分散的林地、山場整合,實現“小山變大山”。通過對接國有林場,發展筍竹兩用林、林木種苗,高標準建設林藥、林菌等林下經濟,推動林權向規模化經營轉變。

創新推行“林票機制”。由村集體提供集體林地,林場負責經營管理,林場、村集體、村民三方按照約定比例分配林木收益。發行的林票可繼承、可掛失、可贈與,村民可隨時用林票在本村進行等額的資金兌換或流轉經營。

車頭鎮官溪村將3600畝集體林折算爲267股,村民按人口持股。2024年,該村通過林木交易獲得首筆分紅140萬元。

截至目前,安遠縣累計發放林票266張,林業經營收益權證500本。這些蓋着鮮紅印章的證件,成爲激活林業生產力的“金鑰匙”。

活權:金融活水潤青山

2023年,贛州中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遭遇融資困境——公司負責人盧瑪祿想發展林下藥材,在森林食品產業園加工“藥食同源”產品,但銀行要求房產抵押。“山林估值4120萬元,爲啥不能抵押?”在林業局簽署意見後,他向縣農商銀行成功申請林權抵押貸款260萬元。如今,他的4100畝黃精、靈芝、石菖蒲等林藥基地給公司帶來年營業額2300萬元,帶動1450戶村民就業。

林業生產週期長、資金回籠慢,資金短缺一直是制約林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爲解決這一難題,安遠縣積極推動金融與林業深度融合。創新推出林業經營收益權抵押貸款模式。林農不僅可以用林權證進行抵押,還能以林地未來的收益權作爲擔保獲取貸款。這一創新模式有效解決了林農抵押物價值評估難、貸款額度低的問題。爲降低林業生產風險,該縣還大力推廣森林保險。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鼓勵林農購買森林保險,一旦遭遇自然災害或病蟲害等風險,林農能夠及時獲得保險公司足額賠償,減少損失。目前,全縣森林保險賠付金額181萬元。

走進林權交易平臺,承擔集體資源性資產、集體林地經營權、林業碳匯交易等12大類交易業務,通過前置指導,爲村集體、農戶提供一站式、專業化、便民化的服務,減免信息發佈、地籍調查、資產評估等3項費用的“一式二化三減免”舉措,實現“評估-交易-登記-貸款”全鏈條服務。

這場“破冰”催生制度創新,爲林業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資金動力,相當於把青山變成‘綠色股票’。2024年,全縣集體林地收儲面積3.2萬畝,林權收儲金額4.3億元,林權貸款額達3.5億元。

蝶變:生態產業的“立體革命”

在海拔400米的龍布林場二工區,山上培育珍貴樹種,林中用棕櫚皮將鐵皮石斛種苗“種”在樹上,林下套種近自然椴木靈芝、草珊瑚等中藥材,林緣養殖蜜蜂、生態土雞。“1畝林地四層收益,頂過去10畝純林地。”全縣推廣的“四維”複合經營模式,使林地產值從每畝1600元躍升至8500元。

通過“混搭風”促進以短養長,調整優化產業發展格局,推動產業升級,實現“1+1>2”效益,“解鎖”林地活力。北片,採取“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方式,大力發展特色“林+藥、林+菌、林+蜂”等林下複合經營模式,在龍布、安子崬、牛犬山等林場,塘村、雙芫等鄉鎮發展林下菌、藥材、筍用林等,實現“萬畝林億元錢”。中片,沿線葛坳、高雲山等林場,以三百山風光旅遊相結合,按照“紅+綠“休閒康養遊的思路,參觀紅色舊址、林場民宿體驗,創建森林食品產業園、建設國儲林百里產業示範帶,構築起“點-線-面”相融的高顏值產業環線,增厚“綠色家底”。南片,發展贛無、長林、贛州油等木本油料產業。推廣大穴大肥、良種壯苗,土壤深翻改良、密度控制、保花保果等技術,提高油茶產量,端穩油瓶子,鼓起羣衆錢袋子。

塘村鄉龍莊村精品油茶示範基地,每畝栽種油茶樹60株,畝產茶油約42公斤。基地內油茶樹種植面積380畝,年產值達223萬元。如今,詩塘山、油好事、三百山、富貴籽、客濃情等一系列產品品牌火熱出圈。

目前,安遠縣激活林下林地面積30餘萬畝,種植油茶麪積9.1萬畝,全縣打造油茶、靈芝、草珊瑚、粉防已等林下經濟示範基地10個,林業綜合產值40.5億元,近5萬羣衆獲得生態紅利,4756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安遠縣森林覆蓋率從79%升至82.72%,林業總產值增長5.2倍,林農人均林業收入佔比達51%。

更深遠的變化在於發展理念的革新,對於未來規劃,安遠縣委書記楊有谷表示:“我們要做的不是‘變現青山’,而是讓青山自己‘生長’出財富。當每一寸山林都有明晰的‘身份證’,當生態價值可通過市場‘流通’,綠水青山才能真正成爲普惠羣衆的‘幸福靠山’。” (唐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