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工廠大揭密/鴻海機器人大軍衝產能 提升效率、加速流程與降低成本

鴻海。聯合報系資料照

走進一座巨大的人工智慧(AI)工廠,不分晝夜的運轉,生產智慧手機模具,或是AI伺服器。可是這個工廠,卻看不到什麼人影,生產線充滿着數百臺的機器手臂,正在自己操作生產流程,而且這些手臂是互聯相通的,具備感知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如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所描述,未來的AI工廠,將是由機器人指揮機器人,然後幫我們製造機器人與設備。這是AI工廠的未來場景,而鴻海正在打造這樣的未來工廠樣貌。

爲何一定要做AI工廠?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斬釘截鐵表示,「鴻海是提供製造服務的公司,這是我們的本業,因爲是我們的本業,一定要精益求精,保持領先,並維持優勢與地位,這是最重要的。」

砸大錢蓋AI工廠,真的有這麼神奇?要知道,鴻海是做模具起家,現在仍是蘋果重要的模具供應商,以模具來說,要能做到外觀平整,沒有瑕疵、接痕、氣泡,讓客戶能夠接受,這需要老師傅的經驗與技術才能做到。

劉揚偉解釋說,以前做模具,全靠老師傅的經驗,但也相當耗費時間,可是導入AI之後,工廠的製造設備可以一下子就跳到八成的水準,然後老師傅再用經驗,調整到100%。AI工廠確實帶來很大的幫助。

AI除了可以精進工廠技術,提升工廠的製造效率,加速製造流程,以及大幅降低成本外,更重要的是,在全球都面臨人才短缺的挑戰下,導入AI可以解決人力不足的難題,因爲現在根本沒什麼人想進入工廠工作。

鴻海軟體研發總處處長郭錦斌指出,要新的年輕工作者長時間待在生產線上,愈來愈困難了。而且老師傅也愈來愈少,透過AI或是生成式AI(GAI),可以把老師傅的經驗與技能數位化傳承下來,也同步解決人力缺乏的問題。

鴻海採用GAI之後,新進員工利用數位的AI老師傅,就可以處理80%的問題,工廠技工調整參數的時間,可以降低30%到50%,整體運轉的時間,可以降低7%到22%。可以看出,利用GAI去做智慧製造,是對的方向,也相當有效益。

如何打造一座AI工廠,這必須回到發展AI的三大關鍵,分別是算力、大數據,以及大語言模型。首先,要擁有算力,就是要打造AI硬體建設,也就是設立AI伺服器資料中心,在這方面,輝達提供Taipei-1超級電腦來支持鴻海。

劉揚偉日前宣佈,鴻海攜手輝達將在臺灣打造最先進的「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規模達100MW,分三階段建設,首階段規劃落腳高雄建置20MW,並評估全臺合適地點、其後再分兩階段增建各40MW。

至於大數據,鴻海是製造業起家,本身就擁有很多工業大數據。大語言模型方面,鴻海也以Meta Llama 3.1爲基礎架構,打造出首款繁體中文AI大型語言模型FoxBrain,來協助分析、改善鴻海AI工廠所生產的數據。

以前的鴻海工廠,若是設備出了問題,導致生產線停下來,廠長就要找到各自的負責人來詢問,各自的負責人要到各自單位,把資料調出來,調出來之後,做成投影片跟廠長報告,曠日廢時。

鴻海旗下鴻佰科技的燈塔工廠。鴻海/提供

郭錦斌說,現在透過GAI去搜集設備的數據,直接在GAI大腦裡面,就可以分析哪裡出問題,例如缺某一個料件,導致生產線停止。

而且AI工廠的效益還不僅如此,GAI還會產生如何解決問題的建議方案,而且幫你執行,換句話說,以後只要有一個廠長就可以了,因爲工廠擁有機器人大軍,目前鴻海已經有高達80%的設備可以蒐集到數據,有了數據之後,GAI纔可以做出判斷,才知道問題在哪裡,進一步解決問題,一旦達到100%的時候,未來巨大的AI工廠恐怕真的只剩下廠長一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