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第二增長曲線來了嗎?

週五,A股三大指數衝高回落,上證指數早盤一度創下年內新高3390.94點,但午後受港股拖累震盪下行,最終收跌0.25%,報3373.03點。

深證成指跌0.5%,創業板指領跌1.31%,科技成長板塊承壓明顯。

兩市成交額1.86萬億元,較前一日縮量916億元,顯示資金在高位趨於謹慎。

熱點板塊方面,資源股逆勢領漲,有色金屬(+4.87%)、鋼鐵(+11.7%)、煤炭(+8.04%)成爲A股避風港。

工業金屬價格上行及發改委“5萬億設備更新”政策推動需求預期,港股紫金礦業、中國鋁業同步走強。

科技股劇烈分化,A股半導體、通信設備板塊跌近2%。

消費與防禦性板塊活躍,A股白酒、零售股抗跌,港股運動服飾股(李寧+4.95%、申洲國際+7.42%)受“擴內需”政策提振。

高股息策略持續升溫,銀行ETF資金淨流入顯著。

港股市場則呈現韌性分化,恆生指數早盤低開高走,但午後回落收跌0.57%,報24231.3點。

恆生科技指數跌0.52%,科技股波動加劇。

全周來看,港股三大指數累計漲幅均超5%,恆生科技指數更以8.43%的周漲幅領跑。

港股DeepSeek概念股普遍回調(萬國數據跌7.75%),但快手(+4.77%)、第四範式(+7.34%)等AI應用標的逆勢上漲。

麥哥點評:週五港股調整和A股衝高回落,都是由於在這個位置是有需要震盪調整的需求。

昨天人工智能相關大幅衝高很大部分原因是AI智能體Manus 的出現。

但是AI 智能體 manus,今天口碑發生了反轉。

事情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說這個Manus,最開始是在海外的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個視頻,沒有提供任何的數據和論文,在國外的反響也非常的一般.

但是昨天早上突然很多國內媒體開始宣傳這個事情,目前質疑的聲音主要是這個初創的團隊的背景基本是互聯網出生,而產品又沒有經過廣大羣衆的驗證。

那麼具體怎麼樣?是不是炒作,我們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

整體上,Manus 頂多是AI這條主線的小插曲。

阿里的第二增長曲線

阿里最近動作不斷,阿里通義千問團隊發佈QwQ-32B大模型,其性能比肩DeepSeek-R1(參數量相差20倍),並支持消費級顯卡本地部署,AI推理成本大幅降低90%。

自從蔡崇信掌舵阿里以來,阿里的變化還是非常的明顯。

蘋果公司把阿里作爲人工智能的合作伙伴,就是肯定了阿里在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成績。

阿里從一個有情懷但步履瞞珊的公司,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和瘦身,重新出發,現在似乎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我看過蔡崇信的一個採訪視頻,他說一個企業的領導人要承認自己犯了錯,是很難的。

但是如果要走上正確的道路,就必須承認自己犯了錯。

現在的阿里就是在糾正張勇掌舵時期的錯誤,同時全力押注人工智能。

其實在人工智能這個賽道成功了,電商份額的下滑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就像英偉達主業是顯卡的時候,面臨ATI, AMD 等競爭對手的強力競爭。

但是當黃仁勳發現深度學習對算力的需求潛力之後,全力押注並行計算芯片。

相當於換了一個賽道,並不把注意力放在遊戲顯卡領域的競爭,而是在全新的賽道瘋狂加速。

沒多久,黃仁勳個人的身價都超過了老東家AMD整個公司的市值。

在人工智能時代,阿里巴巴是我非常看好的公司,也是典型的困境反轉的代表。

#港股#

#中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