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消費者在意買到瘦肉精食品 消基會調查僅11%標示
9成消費者在意買到瘦肉精食品,但消基會調查,僅11%消費者曾看到萊劑標示。圖/消基會提供
5月上旬,3批澳洲進口的冷凍豬腳遭檢出萊克多巴胺(萊劑,瘦肉精的一種),食藥署依規定核發輸入許可,並強調合格產品放行不會公佈流向,邊境查驗也不會調整強度。爲此,消基會製作問卷調查,蒐集了1054位消費者對進口豬牛肉品管理政策的看法與建議。調查顯示,9成消費者在意買到瘦肉精的肉品。消基會呼籲,9成消費者在意買到瘦肉精的肉品,呼籲食藥署對於檢出瘦肉精者,應逐批檢驗並標示萊劑。
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指出,調查顯示,九成民衆在乎是否吃到有萊劑的豬肉,但只有11%的消費者曾看到萊劑標示。因此消基會建議食藥署,針對檢驗出萊劑的豬肉必須逐批檢驗、以安民心。而調查顯示,民衆覺得萊劑的標示太少、資訊不足,高達四成認爲可信度存疑,建議食藥署要跟地方政府合作,針對進口肉品進行稽覈與輔導。
消基會秘書長陳雅萍指出,調查顯示,80%的消費者會注意肉品的產地標示,68%的消費者關注國產農產品的CAS標誌,62%消費者則注意有無萊劑標示。實際上,只有11%的消費者能看到萊劑(或無萊劑)的標示,顯示出業者在標示上的不足,進一步加深了消費者對於肉品安全的疑慮。當被問及對政府在進口肉品管理上的態度時,76%的消費者表示不同意在國境內販售含有瘦肉精的肉品。
此一調查詢問消費者,在不在意買到瘦肉精的肉品時,69%的消費者非常在意、有21%的消費者表示在意,總計「在意」購買到瘦肉精的消費者總計有90%。而不是很在意與完全無所謂的消費者分別是8%、2%,總計有10%。
當消基會徵詢消費者對於海關邊境檢查的意見時,64%消費者希望逐批檢驗,而27%消費者則希望一旦檢出萊劑(或瘦肉精),就每批次都要檢驗;僅有9%的消費者主張依政府規定辦理。
因爲澳洲豬肉檢出萊劑,67%的消費者主張只要含瘦肉精(或萊劑),就應要標示出來;有15%的消費者主張有檢出但未超標者,亦應標示「含瘦肉精」(或萊劑)肉品;13%消費者認爲檢出未超標者,可以不標示「含瘦肉精」(或萊劑)肉品;有5%的消費者則抱持無所謂態度。
肉品的產地標示曾發生「掛羊頭賣狗肉」。調查顯示,對於肉品市場的產地標示的信任程度時,有38%消費者表示尚可;26%消費者表示不信任;20%消費者表示信任;13%消費者表示非常不信任;3%消費者表示非常信任。
在肉品產地標示的滿意度方面,41%的消費者認爲目前的標示狀況尚可,但33%和13%的消費者則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對於政府的稽查行動,67%的消費者感覺政府的稽查行動已經「冷卻」。陳雅萍表示,這顯示出消費者對於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管上的信任度正在下降。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法規是保障消費者的安全,但要讓消費者感到「安心」和「放心」,政府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