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示不清 9成在意瘦肉精風險
消基會調查,高達90%消費者在意是否購買到含瘦肉精肉品。圖爲臺北市衛生局針對傳統市場、超市、量販店及餐飲業等各類通路豬肉產品抽查。(臺北市衛生局提供)
近期澳洲3批進口冷凍豬腳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雖均未超出我國容許量0.01ppm,仍引發消費者對進口肉品安全的高度關注。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調查1054位消費者並指出,高達90%消費者在意是否購買到含瘦肉精肉品,呼籲政府強化邊境檢驗,並提升肉品標示透明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與選擇權。
根據消基會5月5日至19日間對1054名消費者調查,64%民衆支持進口肉品應「逐批檢驗」,另27%主張「一旦檢出萊劑或瘦肉精,即每批都該檢驗」;此外,67%認爲只要含瘦肉精就應標示,即便未超標,也有15%支持標示。
儘管法規允許微量殘留肉品進口,但76%民衆表示「不同意」販售含瘦肉精肉品,僅24%表達接受或無所謂,顯示國人對政府現行開放政策態度仍存高度疑慮。
調查也發現,標示資訊落差造成信任危機,雖有80%民衆購買時會看產地標示、68%注意CAS標誌、62%在意是否標示萊劑,但實際上僅11%曾看過萊劑相關標示,18%甚至未看到任何標示。針對產地標示制度,46%民衆感到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信任度方面也僅23%表示信任或非常信任。
消基會強調,未來食藥署及各級縣市政府衛生局應積極聽取消費者聲音,並加強對肉品的稽查與檢驗,制定出更符合民衆需求的進口肉品管理政策。
消基會呼籲食藥署和各縣市衛生局提升肉品標示透明度,加強肉品來源查驗,以滿足消費者對安全、健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