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訂單不畏關稅多近2成 兩大變數考驗全年寫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發佈8月外銷訂單,年增幅逼近2成,好過預期,沒受對等關稅衝擊。可經濟部警示,下半年存有兩大變數。(示意圖/Shutterstock)

說好的關稅衝擊呢?經濟部統計處今(23)發佈8月外銷訂單,金額600.2億美元,年增幅逼近2成,不但比預期好,甚至9月成長預估更高。經濟部樂觀看全年接單有機會寫下歷史新高。但警示下半年存有兩大變數,分別是美國232條款對半導體衝擊,以及上半年拉貨潮是否讓歐美傳統第四季「旺季不旺」。

8月對外接單比預期好,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偉傑解釋,原本伺服器廠商反映新舊產品交接期會影響,結果情況仍優於預期。「可說全球的整個經濟推升的動力,還是在 AI 的浪頭上面,而我們掌握半導體的高階製程,加上整個AI伺服器的組裝也都落在臺灣。」

反映在8月產品訂單上,科技類的資通訊與電子兩類,8月年增率各達2成、4成,金額同是歷年同月新高。

但是傳產還是慘,基本金屬、化學品都較去年跌9%以上,塑橡膠製品更減15.3%。黃偉傑說,傳產有受關稅影響,因稅率相對於其他國家高一點點,訂單可能延後,像是水五金、螺絲螺帽、塑橡膠這些產品金額減少,都有反映在基本金屬裡面,另外一個原因是上半年的拉貨潮減緩。不過他強調,傳統產業還有供給過剩、低價競爭等基本問題存在。

累計前8月訂單金額4541億美元,已創歷史新高。後續只剩4個月,黃偉傑同意,在AI動能下應該還是會持續下去,2025整年有機會創新高。可是他警示尚有兩大變數,一個是還沒公佈的232條款,這會衝擊資通訊與半導體等產品。二是第四季是傳統歐美旺季,會不會因爲上半年已提前拉貨,導致「旺季不旺」,需要持續觀察。

因爲手機、筆電、遊戲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備貨動能在增溫中,接下來會有更明顯組裝效益,黃偉傑預估9月份外銷訂單,年成長可好到22.7%,再超過2成。

地區方面,受惠電子產品成長,美國下單223億美元,與東協同創歷來新高。只有大陸與歐洲各微減0.7%、0.3%。

黃偉傑解釋,東協受惠大部分國家對等關稅已經確定,中國大陸則主要是自己的內需投資都不好,需要的訂單相對較少。可目前它們已在推一些刺激政策,接下來下單會不會成長,要看大陸下半年經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