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外銷訂單增近2成 憂2變數
經濟部統計處23日發佈8月外銷訂單,金額600.2億美元,年增幅逼近2成。(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統計處23日發佈8月外銷訂單,金額600.2億美元,年增幅逼近2成,不但比預期好,甚至預估9月成長幅度更高,經濟部樂觀看全年接單有機會寫下歷史新高。但也警示下半年存有兩大變數,分別是美國232條款對半導體衝擊,以及上半年拉貨潮是否讓歐美傳統第4季「旺季不旺」。
8月對外接單比預期好,經濟部統計處長黃偉傑解釋,「全球的整個經濟推升的動力,還是在AI的浪頭上面。」反映在8月產品訂單上,科技類的資通訊與電子兩類,8月年增率各達2成、4成,金額同是歷年同月新高。
反觀傳產,基本金屬、化學品都較去年跌9%以上,塑橡膠製品更減15.3%。黃偉傑分析,受美對等關稅影響,傳產稅率相對其他國家高,可能導致訂單延後,加上上半年的拉貨潮減緩,都是促使傳統產業表現弱勢主因。他並強調,傳產還存在供給過剩、低價競爭等基本問題。
不過,臺商在海外也紛紛闖出一片天,中華徵信所(CRIF)23日首次公佈《全球海外臺商影響力排名》報告指出,海外臺商經營績效相較於集團海外公司更爲顯著外,頂尖海外臺商不僅長線投資價值明顯,近5年市值年均複合成長率高於頂尖日商與韓商,凸顯海外臺商面臨景氣低谷具備韌性、特殊性及國際影響力。
依CRIF調查,名列前茅的海外臺商有敏實集團、美超微、GARMIN、滬士電子及康師傅控股,2021年到2025年頂尖海外臺商市值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約9.03%,相較頂尖日商有豐田、三菱商事、本田汽車、三井物產及伊藤忠商事,平均市值CAGR則爲7.48%,頂尖韓商則有三星、現代、SK集團、起亞、浦項控股,平均市值CAGR爲負5.97%,臺商表現相對出色。
惟CRIF擔心,相較於頂尖日商的平穩,頂尖海外臺商出現雙元極化結構,值得警惕,但凡佈局尖端科技浪潮的市值CAGR成長,反而映照出傳產海外臺商備受終端消費牽動與急需轉型多元佈局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