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今天 日本投降/抗戰獲利者 扭曲了歷史

中華民國抗戰勝利,至今八十年了。

今天,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悄然無聲,對此沒有迴應,彷彿從未發生。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大張旗鼓,熱烈紀念,卻沒收中華民國的國名、國歌和國旗,欲置它們於死地,形成歷史的弔詭,大家則不以爲意,這纔是最大的悲哀。

抗戰是血痕,也是光環。血痕已幹,光環猶在,愈擦愈亮。吾師胡秋原先生,曾在立法院建議政府,宣佈七月七日爲國定紀念日。理由很簡單,抗戰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大事,也是蔣介石總統一生的最大功業。結果,政府礙於與日本的邦交,未能採納。如今,我棄人取,讓昔日的邊區政府,獨享歷史的光榮,世間還有公道嗎?

戰爭一開打,地獄就開門。地獄中的未死者,竟然走出來感謝發動者,那人就是毛澤東。一九六四年七月十日,毛澤東在北京,告訴日本社會黨的佐佐木更三、黑田壽南、細迫兼光等人:「我們爲什麼要感謝日本皇軍呢?就是日本皇軍來了,我們和日本皇軍打,才又和蔣介石合作。二萬五千軍隊,打了八年,我們又發展到一百二十萬軍隊,有一億人口的根據地,你們說要不要感謝呀?」

毛澤東強調,「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利益」。這裡的「中國」只能是中共,否則「抗戰」二字不能成立,這也說明中共與中國的重大差距。中共現在表示,這場戰爭造成中國三千五百萬軍民的傷亡,五千六百億美元的損耗。誠然,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是抗戰;中國軍民最衆多的死傷,是抗戰;中國國民黨最光榮的領導,是抗戰;中國共產黨最巨大的獲利,也是抗戰。現在,請中共公佈「偉人」的名言:「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利益!」

一九四五年三月,抗戰尚未結束,何應欽將軍在國民黨六全大會報告,國軍已對日軍展開廿次大會戰,九百零七次大戰鬥,三萬六千四百多次小戰鬥和游擊戰,斃傷日軍二二八萬二千多人,國軍傷亡則約三百一十萬人。相形之下,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遊擊隊,有作戰時間、地點、雙方兵力、番號、作戰經過、戰果或損失等記載的,只有四十四次,且多誇大戰果。若從國軍及日軍的戰史考察,則只有平型關之役與百團大戰是有據的,餘皆流於空泛。

一九三七年九月,八路軍在平型關附近,與日軍板垣師團接觸,中共自爆的戰果爲「殲滅敵人三千多」,後來修改爲「消滅敵人一千多」。其實,平型關主陣地的作戰,是由地區作戰司令官楊愛源、增援部隊司令官傅作義負責,合計十一個師,林彪的一一五師僅爲其一,且未擔任主陣地的作戰,只伏擊在關外的夾溝隘路而已。後來,平型關的戰果卻爲共軍所獨攬,造成歷史的缺憾。

一九四○年八月,有所謂百團大戰。同年九月九日,中共在重慶辦的《新華日報》,宣稱「殲敵六千以上」。日本的戰史則指出,日軍死亡三九七人,受傷七十一人,失蹤卅三人,相去甚遠。到了一九八五年八月八日,聶榮臻回憶的戰果,擴大爲「斃傷日僞軍兩萬五千餘人」。時隔四十五年,百團大戰的定義與內容,已距真貌愈來愈遠了。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終於結束,蔣委員長成爲舉世公認的民族英雄。不幸的是,四年內戰隨即展開,中共席捲了千瘡百孔的大江南北,毛澤東成爲不可一世的勝利者。「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書」,湯恩比的感慨,爲古今中外所同嘆;古今中外也皆知,只有民族英雄,沒有內戰英雄。毛澤東的歷史身分,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那天,就已經確定了,他自己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