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雄屏專欄》抗戰80週年 大陸影視搶救歷史

對日抗戰史實電影《南京照相館》北美首映會,美東時間6日晚舉行。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出席,並發表致詞。(中新社)

今年是抗戰與反法西斯80週年,大陸顯然用搶救歷史的概念來作紀念。尤其是影視界,從年初的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到暑假大爆發的《南京照相館》,馬上接續的《里斯本丸沉沒 》所衍生的劇情片《東極島》,還有以東北恐怖活體實驗室爲題材的《七三一》,都受到廣大羣衆的矚目。

《里斯本丸》創下紀錄片難得有的4000萬人民幣高票房,《南京照相館》穩健地以每天1億票房飆進,至今15天已達19億,《東極島》預告與點映剛剛出爐舉衆譁然,5億的製作費,看起來場面浩大技術了得。《七三一》要延至9月18日上片,爲了紀念開啓抗戰傷痛史的九一八事變。

這幾部電影在這個時期羣涌而出,搶救歷史的意圖十分明顯。當今年輕人對抗戰的觀念已經相當模糊。《里斯本丸》挖掘了一個被人遺忘的歷史, 一艘假裝民船的日本貨輪,載着1816位因香港淪陷被俘的英軍,被美潛艦發射魚雷擊沉。船上備受凌虐的英軍,在重達7800噸重的貨輪裂成兩半時,掙扎逃生。此時日軍卻無情的用機槍掃射。英俘有的淹死,有的跌死,有的被機關槍射死。關鍵時刻舟山羣島(陸稱東極島)的漁民大舉出動,划着舢板船救援,導致日軍因爲懼怕違反日內瓦公約而停止射擊。但是仍有848人,永遠沉在了海底。

導演方勵帶着製作組,花了8年時間足跡遍及英美日加,找到3位倖存者,350個戰俘,日本船長,美國魚雷手的後人,對他們做了詳盡的訪問。電影並配如版畫般的動畫來替代沉船跟救援過程。這樣的電影在視野,製作規模,研究上所做的功夫,在華語影視界都幾無所有。

電影公映以後,日軍的殘酷,英俘的受虐,漁民的情操,讓戲院啜泣聲不斷,票房粉碎了紀錄片不會有觀衆的成見,不但代表大陸參加奧斯卡競賽,而且得獎不斷。就在上個月連一向高手如雲,菁英薈萃的導演協會,也將之票選爲年度最佳影片。這部電影的歷史效應也一再發酵:英國衆議員質詢這部電影爲什麼英國人自己拍不出來?香港也有聲音呼籲這個史實應該納入教科書。

8月8日,劇情片《東極島》接棒上映,這是《里斯本丸》的衍生作品。由漁民的角度出發,強調漁民人溺己溺救援的高貴品格,大規模的海底攝影,艱苦的演員生活體驗訓練,把平日粉白的小生和嬌滴滴的玉女,改造成黝黑奮勇的漁民,點映以來口碑爆棚。

暑期最大的黑馬尚有《南京照相館》。這部作品不像多年前的《南京!南京》或《南京1937》正面描述南京大屠殺始末。它也是根據搶救歷史的真故事,改編成小人物對待歷史的視角。一羣躲在小照相館裡的小人物,冒着生命的危險,幫日本攝影師沖印屠殺場面的照片。這些是日本蓋上「不許可」戳記隱藏銷燬的照片,事實上也是後來證明日本屠夫中將谷壽夫南京屠殺定罪的證據。電影描述小人物,包括夫妻父女兄弟同胞,他們彼此扶持護衛的至情與勇氣,感動了無數觀衆,目前票房預測將達40億。

去過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人都會被那些泯滅人性,姦淫婦女,連小孩都不放過的獸行紀錄驚嚇。我自己去年11月去參觀,當時被壓抑的氣氛和震撼的殘酷影像,嚇得嘔吐不止。我記下那個比賽「百人斬(人頭)」的兩個少尉:野田毅,向井敏明,不該忘記他們的名字和惡魔行爲。

《南京照相館》的導演申奧一再強調,要避免用血腥來博眼球,這種剋制使我看此電影的時候,不至於像在紀念館裡那樣過度驚嚇。我唯一害怕的是要面對《七三一》。哈爾濱及水部隊,以活體爲實驗恐怖事蹟,受害者遍及中國人、朝鮮人、俄國人和英國人,血淋淋的劣跡,卻比較少被人提及。

這部電影的拍攝當然碰到非常多阻力。據說日本右翼分子在雅虎日本發起8.3萬人簽名請願,以此外務省向中國遞交23條外交照會,要求將片名改爲《舊日軍防疫部隊》,並刪減70%的暴行內容。有人猜測,是不是這個原因,使得電影調檔?因此之機,香港推出《黑太陽七三一》,這是臺灣導演牟敦芾1988年的舊作,牟導演已經去世,但這部電影推出一票難求,足見大家對這個歷史真相的期待值。

這幾部電影雖然以搶救歷史,紀念抗日反法西斯80週年出發,現在已面世的作品強調的卻不是咒罵日本人。它們反而是展示戰爭的傷害,尤其是對家庭親情友情的遺憾。

臺灣對歷史的記憶在國民黨時代是「莫談國事」,而且有些近代史略過成爲空白。這可能是當年新電影用寫實方法拍片受歡迎的原因。政黨輪替後影視界卻出現不少扭曲歷史,篡改歷史的有心之作。劇情片紀錄片都有。這使得不少年輕人雖然關心時事,卻因爲不明白來龍去脈,成爲不折不扣的史盲。搶救歷史真的刻不容緩。

真的,比如在這一刻,我不希望再聽到國人學日本人稱「抗戰勝利」爲「終戰」,戀殖可不要傳代。

(作者爲電影監製、北藝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