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政府考慮不發表正式文件 陸官媒:戰後80週年日本不應逃避歷史
▲《環時》社評強調,戰後80週年的歷史節點,日本應秉持正確態度面對歷史,也牽動關係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圖/路透社)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暨日本無條件投降80週年,外界原本預期日本政府將延續過去「逢十」週年的慣例,由首相發表歷史談話,對戰爭責任表態。根據日媒報導,首相石破茂在黨內保守勢力壓力下,考慮不發表正式文件,引發日本國內與亞洲鄰國關注。大陸官媒《環球時報》今(4)日發表標題爲「戰後80週年,日本不應逃避歷史」的社評,奉勸今日的日本,要有勇氣與誠意,拒絕被右翼綁架,勇敢直面歷史,贏得真正的國際尊重。
大陸官媒《環時》社評指出,據日媒報導,面對黨內保守勢力的壓力,日本首相石破茂正考慮不在8月15日「戰敗紀念日」或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當天,以書面形式發表首相對歷史認知的個人見解。目前相關協調工作已經展開。自1995年「村山談話」以來,日本歷屆政府在「逢十」週年發表歷史談話已成慣例。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日本無條件投降80週年,日本政府應明確表達應有態度,任何淡化侵略歷史、逃避反省責任的行爲,都是對國際正義的挑戰,也將損害日本自身的國際信譽。
社評稱,1995年,時任首相村山富市發表「戰後50年談話」,首度以官方立場承認日本的「殖民統治與侵略」,並表達「深刻反省與由衷歉意」;2005年小泉純一郎的「60年談話」基本沿襲該精神;2015年安倍晉三則在「70年談話」中雖試圖淡化所謂「謝罪外交」,但仍未完全背離該傳統。這些表態成爲日本與亞洲鄰國重建信任的基石,也是國際社會評價日本是否堅守和平道路的指標。
社評表示,倘若今年中斷這一慣例,不僅將引發日本國內輿論不滿,也將令鄰國深感失望,進一步削弱國際社會對日本未來發展方向的信心。日本戰後之所以能迴歸國際社會,與周邊國家恢復正常關係,正是基於對侵略歷史的深刻反省與和平承諾。
▲日軍侵華期間爆發南京大屠殺、731部隊惡行,日政府始終沒有正式道歉與坦承。(圖/翻攝自微博)
社評進一步說,當前日本政治右傾化日益明顯,右翼勢力在歷史認知上的主導力顯著上升。他們淡化甚至否認日軍侵略罪行,社會上亦流行一種危險的「受害者敘事」,過度強調廣島、長崎核爆與東京大空襲之苦,卻迴避戰爭根源——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歷史責任。靖國神社至今仍供奉甲級戰犯,一些教科書對南京大屠殺語焉不詳,導致年輕世代與歷史真相愈行愈遠。
社評表示,歷史認知的退步,也伴隨着安保政策的鬆綁。近年日本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放寬武器出口原則、通過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大幅提升防衛預算、強化所謂「反擊能力」等措施,不斷突破「專守防衛」原則。更有右翼學者鼓吹「擴軍備戰步伐太慢」,此舉不僅在國內引發疑慮,也使鄰國及國際社會深感不安。
社評指出,事實證明,歷史認知的穩定性是國家信用的重要基石。德國之所以獲得歐洲鄰國的諒解,正因其長期堅持對納粹罪行的深刻反省。相較之下,日本以「終戰」、「十五年戰爭」等模糊詞彙掩飾侵略性質,無助於修復與受害國的互信,反而進一步削弱其外交立場。
最後,社評強調,在戰後80週年的歷史節點,日本應秉持正確態度面對歷史,這不僅關係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也是其重回和平國家道路的基本要求。歷史上曾有以「村山談話」爲代表的日本政治家與民間團體爲端正歷史觀作出努力。「今日的日本,應重拾這份勇氣與誠意,拒絕被右翼綁架,勇敢直面歷史,以贏得真正的國際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