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冷處理“光復80週年”引衆怒,賴清德被批“媚日”“扭曲歷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若】今年既是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臺灣光復80週年。但民進黨當局態度冷淡,賴清德甚至把抗戰勝利稱爲“終戰”,引發島內猛烈批評。
民間團體舉辦多個紀念活動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由島內民間團體“松濤社”發起,32個民間團體共同舉辦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光復臺灣80週年大會,16日下午在臺北“中正紀念堂”戶外廣場舉行。這場紀念大會由臺灣前“國防部長”伍世文擔任主席,他表示,抗日戰爭是全國軍民以艱苦慘烈的犧牲贏得的勝利,讓臺灣得以重回祖國懷抱。伍世文說,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適逢臺灣光復80週年,期盼臺海永遠和平,避免發生戰火。“松濤社”執行長宋緒康表示,對日作戰的結果是日軍投降,不是“終戰”,這種說法“是扭曲歷史,是向日本軍國主義獻媚”。
除了上述活動外,國民黨13日下午舉辦了“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80週年紀念展”揭幕儀式。展品除了抗戰時期照片外,還呈現臺灣參與抗戰的史實,以及抗戰時期使用的鋼盔、號角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致辭稱,8月13日正是當年淞滬會戰爆發的日子,抗戰時期全體中華兒女爲了守護國土而犧牲奉獻。他說,對臺灣民衆而言,80年前因爲抗戰勝利,經《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確認將臺灣與澎湖交還,纔有80年前10月25日在中山堂的受降典禮,“這都是歷史真相”。
15日,“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80週年”紀念圖片特展在臺北市政府舉行開幕儀式,展期一個月。該展覽由臺大前校長管中閔策劃,臺北市長蔣萬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前主席洪秀柱出席。策展單位認爲,近年來臺灣當局刻意淡化抗戰的歷史,包括臺灣人民在日本殖民時期浴血犧牲、可歌可泣的奮鬥史,因此,舉辦展覽有更大的責任把歷史教育延續下去。
據臺媒報道,國民黨還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8月29日在“國政基金會”舉辦紀念座談會、9月1日前往“忠烈祠”致敬、9月4日舉辦的二戰勝利相關紀念活動等。
大陸閱兵備受關注
島內輿論也很關注大陸的紀念活動。臺灣《旺報》9日稱,大陸各地發起衆多紀念與參訪活動,其中包括走訪位於浙江金華的“臺灣義勇隊”舊址與紀念館,讓這支臺籍人士組成的抗日隊伍再度被憶起。報道稱,今年6月大陸官方公佈第六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就將代表兩岸共同抗日曆史的《臺灣義勇隊檔案》選入。“臺灣義勇隊”是抗日戰爭期間,由臺灣民間人士在浙閩兩省政府支持下組織的抗日團體。1938年正式成立,主要領導者爲臺籍抗日將領李友邦,最多時人員達600多人。李友邦之子李力羣也參加了15日在臺北的特展開幕儀式。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年父親率領的“臺灣義勇隊”提出“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的口號,號召散居在全國各地的臺灣同胞共同爲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而奮鬥,推動臺灣同胞有組織地參與到抗日戰爭的行列中。這段歷史不容忘卻,也不能忘卻。
聯合新聞網17日稱,大陸“9·3”閱兵第二次預演16日晚在北京登場,第二次演練有4萬人參加。臺灣中時新聞網17日稱,其間許多重型裝備被民衆目擊,對此,臺海軍前艦長呂禮詩直呼,“原來是我們知道得太少”,再次證明了他以往論證的“一點突破各型通用”發展模式。呂禮詩還在帖文留言區補充說,涵蓋各種彈道的攻擊構型,再加上亞音速巡飛彈及無人機,即可組建超飽和攻擊模式,如果另外具有海陸共打能力則更加不可思議。
“讓人憤怒與失望”
相比於島內民間,民進黨當局對紀念抗戰相當冷淡。據臺灣《聯合報》16日報道,15日是日本投降80週年紀念日,賴清德在臉書聲稱,二戰最寶貴的教訓是“團結必勝、侵略必敗”,“在終戰紀念日的這一天,大家更應該省思這段慘痛的歷史”。《聯合報》稱,相較於今年5月,臺“外交部”大動作邀請歐美等十餘國駐臺代表,舉辦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賴清德8月15日只在臉書發文談二戰勝利,而逾千字的文章內容並未提及“對日作戰”“抗戰勝利”等字眼。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批評說,賴清德只提“終戰”而不提抗戰,讓人憤怒與失望;其刻意淡化日本當年暴行,爲了媚日忘記民衆的屈辱與犧牲,已經不配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朱立倫說,賴不提抗戰歷史,憑什麼高喊團結臺灣?洪秀柱質問道,賴清德配當臺灣地區領導人嗎?賴清德怕得罪日本人,還是骨子裡認爲日本纔是“母國”?
管中閔表示,賴清德在臉書提了兩個無關痛癢的小故事,其中之一他以臺灣參加身爲侵略者的日本舉辦的活動爲榮。他說,因爲抗戰勝利,纔有臺灣光復,能從日本殖民地的身份解放,但賴清德的帖文沒有一個字提到臺灣光復的重要歷史意義。他批評賴清德對於當年侵略戰爭造成的殘酷後果沒有認識,沒有反省,完全避談侵略者的責任。“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表示,民進黨舔美親日,對日作戰勝利的史實被漠視、淡化,但因爲抗戰勝利,臺灣才能光復。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5日晚批評稱,賴清德完全喪失民族立場,刻意無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實,以偷換概念、混淆是非來歪曲二戰歷史,其鼓吹“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本質是“以武謀獨”“倚外謀獨”。朱鳳蓮表示,80年前,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戮力同心、浴血奮戰,付出巨大犧牲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譜寫了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光輝篇章。她強調,“臺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前,臺灣“國史館”舉辦抗日戰爭紀念活動,竟以“中日戰爭結束與終戰接收”取代“抗戰勝利”表述。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撰文表示,臺灣陸委會稱“抗戰勝利80年、臺灣光復80年、聯合國成立80年,都是大陸的歷史論述戰”,但這3個80年,難道不是歷史事實?他批評賴清德當局不同部門各唱各調,而傳達給下一代的教材竟是所謂“開羅宣言無用論”“臺灣地位未定論”,種種情況不能用所謂多元史觀的藉口搪塞混充。文章直言,“所謂的終戰活動,探究內容,更只是‘臺獨’立場的包裝紙”。
聯合新聞網17日稱,民進黨當局對抗戰紀念的冷淡態度,背後無非是“臺獨兩國論”在作祟。臺灣東華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張璉撰文稱,中國抗戰勝利纔有臺灣脫離日本殖民,臺灣人不再是次等公民。而“臺獨論”者佯稱“臺灣地位未定”,意圖切割與華夏文化的淵源;已脫離殖民80年,卻散播“戀日仇中”情結。文章呼籲民進黨當局回到歷史原貌,“勿再以自我殖民的神話誆騙社會大衆,而成歷史罪人”。
《聯合報》17日發表社論稱,大陸擴大舉辦抗戰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並邀在臺抗日老兵參加,賴當局則由陸委會恫嚇老兵,若出席“可處罰款、剝奪退休俸及追繳勳章”。洪秀柱16日撰文稱,自“九·一八事變”爆發,歷經14年艱苦卓絕的奮戰,終使日寇投降,保住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命脈,“我們在此慎終追遠、追念先烈,不僅是爲了不忘歷史的傷痛,更是爲了傳承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對自由、和平的堅持”。文章最後說,“唯有正視歷史、共同承擔,兩岸同胞才能攜手開創和平與復興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