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核三重啓公投 民團籲關注孩童未來:拒絕政黨操作
核三重啓公投將在8月23日登場,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6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邀集青少年與環境教育界代表,表示核能議題已被政黨操作,應該回到公共討論的核心,考量孩子的安全與未來所面臨的環境風險,呼籲全民各界拒絕核三重啓。(黃世麒攝)
核三重啓公投將在8月23日投票,社團法人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今(6日)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邀集青少年與環境教育界代表齊聚反對核三重啓。親子共學表示,拒絕讓核能議題被政黨操作,應回到公共討論的核心,討論孩子的安全與未來所面臨的環境風險;同時並宣佈發起「親子家庭反對核三重啓」公開連署。
來自「暖暖蛇青少年共學團」、現年17歲的張璇糧同學在記者會上分享自己從小參與反核運動的經歷,他表示,早在6歲時就與母親及仍在揹帶中的妹妹,一同參加2014年4月27日的反核遊行,夜宿忠孝西路,「那晚我看見很多人爲了守護未來而堅持不走。長大後查資料,我更確定:核三已運轉40年,設備老舊;臺灣沒有高階核廢『最終處置場』;我們又在地震帶、土地小、人口密,如果冷卻失效,後果是臺灣承受不起的。」
張璇糧指出,研究資料發現,臺灣目前總髮電量並不短缺,再生能源雖仍在發展中,但成長速度明顯。相較之下,核三重啓除了龐大的維修成本,更伴隨難以承擔的核安風險,「核災在臺灣一次都不能承受」,年輕世代雖無投票權,卻必須長期承受決策後果,呼籲擁有投票權的公民正視這場公投的意義。
張璇糧疾呼,「重啓核三是在拿臺灣的未來與無數人的生命當賭注。我不希望我們長大後,對災難只有兩種選擇:遺忘或接受。」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發展推廣組組長李孝濂表示,核能發電對環境的影響深遠,是威脅最劇烈、影響時間最長久,也反映過去威權時代缺乏在地溝通的決策模式。
他指出,「從80年代開始,我們就高呼『要孩子、不要核子』,推動家庭節電、公民電廠與能源自主,至今立場不變。」核三廠已運轉40年,設施老舊,且鄰近活動斷層,核安風險難以接受。
親子共學也宣佈發起「親子家庭反對核三重啓」公開連署,期望透過具體行動反映教育與家庭現場對核能政策的關切。該連署將持續向全臺親子社羣與公民推廣,堅定地爲守護環境作出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