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核安黑歷史、批重啓風險太高 環團籲8/23投不同意票
核三重啓公投將在8月23日登場,環團與專家學者、核電職災受害人今天舉辦記者會,呼籲民衆投下不同意票。(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核三重啓公投將在8月23日登場,環團與專家學者、核電職災受害人今天舉辦記者會,強調核三運轉40年來發生多次核安事故及輻射污染事件,重啓將增加核電廠勞工及周邊居民的健康風險,若不幸發生重大核子事故,投入的健檢、補償、治療等費用,更會超過30億,呼籲民衆投下不同意票,守護國人健康及安全。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核三廠核安記錄不良,曾發生多次輻射外泄、廠內輻射空浮事件以及多起起火事件,儘管公投主文以「通過整體安全評估」作爲核三重啓前提,但仍無法完全確保安全,例如2013年核三廠曾喪失外電達84天,期間時任總統馬英九與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夜宿核三廠,事後才知曝險,核三廠好不容易屆齡除役,不該再重啓威脅國人健康、安全。
屏東縣監督核能安全委員會委員賀立維則舉例,美國佛州「水晶河核電廠」因原有蒸汽產生器40年壽命到期,在拆除與更換的過程造成核島區結構損傷,維修費用估計超過30億美元,臺灣若在制度與風險評估資料都尚未準備完善情況下貿然重啓,後果難以預料。
慈濟大學公衛系副教授謝婉華指出,以屏東恆春鎮目前2萬9000人計算,若發生核災,光是每年每人健檢費用就要花費3500元,初次健檢還要1萬3000元,整體追蹤30年,光健檢費用就要花30億,再加上補償金、癌症治療、心理照顧、流行病學調查等,費用更高,福島的教訓已經夠血淋淋,不需要再有第2次。
前核電職災勞工李桂林說,他1974年起駐守核一及核二廠高福社區,1977年被醫院證明因輻射傷害引起次發性血小板減少症,儘管請調至大觀水力電廠,仍在1980年被調至建廠中的核二廠,直至2007年屆齡退休,期間罹患多種輻射相關職業病,希望大家正視核電廠員工跟民衆的健康風險,核三重啓不只是能源政策的選擇,更是對生命安全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