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死9失聯!陸青海黃河特大橋「繩索斷裂」 列世界跨度最大雙線鐵路
▲ 7死9失聯!陸青海黃河特大橋「繩索斷裂」 。(圖/翻攝 百度)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發生重大工安意外,今(22日)凌晨三點多,青海省內正在施工的川青鐵路尖扎黃河特大橋發生施工繩索斷裂事故,事發時有15名施工工人、1名工程項目部現場負責人正在作業。截至22日9時,事故已造成7人遇難,尚有9人失聯,救援工作正在開展。
綜合《 人民日報》等陸媒報導,今天8月22日凌晨3時,青海高原正在施工的川青鐵路尖扎黃河特大橋施工現場,一條承重繩索突然斷裂,正在作業的16名工人瞬間墜入滾滾黃河。
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消息,接報後,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立即作出部署,要求即派工作組赴現場指導,抓緊核清人員情況,協調調派水域救援力量,千方百計搜救落水人員,同時要儘快查明事故原因,舉一反三,堅決避免類似事故發生。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已率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事故救援處置工作。
據瞭解,西成鐵路尖扎黃河特大橋,位於大陸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和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交界處,是世界跨度最大的雙線鐵路連續鋼桁拱橋,也是大陸第一座跨越黃河的鐵路鋼桁拱橋。2025年6月14日,尖扎黃河特大橋吊索塔架實現封頂,計劃於2025年8月實現合龍。
這座被譽爲「世界跨度最大的雙線鐵路連續鋼桁拱橋」、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座跨越黃河的鐵路鋼桁拱橋」的宏偉工程,原本即將迎來合龍的高光時刻,在關鍵時刻發生施工意外。外界也關注,橋樑施工中的吊裝繩索斷裂是不可抗力的天災,還是源於人爲疏忽與管理漏洞的人禍?
大陸專家指出,構建更具韌性的工程安全體系已刻不容緩。傳統「人盯人」式管理模式亟需升級,必須引入數字孿生、人工智慧(AI)監測等新興技術。透過數字孿生,可爲橋樑建立虛擬模型,模擬施工應力、結構響應與風險點,提前預警潛在危險。AI智能監控則能透過影像與感測器數據,及時識別違規操作、設備異常或工人疲勞狀態,將被動監管轉化爲主動干預。
同時,建立獨立第三方安全審計、匿名舉報與獎懲掛鉤制度,也被視爲破解頑疾的關鍵,並且給予一線工人更多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