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大罷免》反「親中」吞敗 國際智庫專家給臺灣3忠告
726大罷免登場前夕,國民黨在臺北舉辦反罷免集會,大批支持者在場揮舞國旗。(路透)
臺灣「726大罷免」投票今(26日)舉行,國民黨24席立委與新竹市市長全數罷免失敗。英國《衛報》分析,臺灣選舉史上首見的大罷免行動初步結果顯示,24個選區的選民全都否決了罷免「親中立委」的主張。在國際智庫擔任東北亞分析師的臺灣媒體人楊晧𬀩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指出,大罷免加深臺灣分裂,各黨各界務必深思這場罷免運動的過程,爲臺灣安全與繁榮找出共識。
霸團發起的立委大罷免行動,總計31席立委必須接受罷免投票考驗,全數爲國民黨籍。今天24席立委接受選區考驗,中選會晚間7時宣佈24席立委罷免投票均未通過。
《衛報》指出,臺灣立院共113席,只要有6席罷免成功,且民進黨提名人選在補選勝出,賴清德政府就能讓國會朝小野大的現狀翻轉。8月23日還有7席藍委要面臨選民的抉擇,726的失敗將帶給霸團更大壓力,國民黨也可能因爲第一波壓倒性勝利而採取更爲大膽的路線。
曾任多家外媒記者、現任非營利機構「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東北亞高階分析師的臺灣媒體人楊晧𬀩(William Yang)向《衛報》表示,這場大罷免已導致臺灣分裂加劇,「臺灣各界,包括所有政黨在內,均須認真反思本次罷免的歷程,對於有關臺灣安全與繁榮的關鍵議題,大家都得好好思考如何找出共識」。
楊晧𬀩指出,這場大罷免也引發臺灣民衆對於執政的民進黨在宣傳罷免過程利用中方威脅的做法產生質疑,「起碼在地方層級是如此」。
北京當局對於臺灣這場大罷免也很關注。楊晧𬀩說:「726投票結果也許會讓中國視爲臺灣人不再認同賴清德與民進黨宣揚『中國威脅』論調的跡象,這可能讓對岸認爲和平統一仍是解決最終『臺灣問題』的可行方案。」楊晧𬀩不忘提醒,這並不代表北京會降低對臺施加的政治軍事壓力。
這場支持罷免的運動最初由臺灣民間發起,後來得到民進黨支持,目標要罷免31名國民黨籍立委,理由是這些立委親中並危及臺灣國安。這麼大規模的罷免在臺灣史無前例,即使距離上次大選僅有18個月,仍喚起臺灣人對政治運動的熱情,投票前夕,大型集會在臺北接連登場,支持與反對罷免的陣營各自宣揚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