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入伏!今年「三伏」30天 終結連10年皆40天紀錄

今年三伏天30天20日入伏!終結過去10年都是40天紀錄。(新華社)

新華社報導,7月20日,今年「三伏」大幕正式開啓,中國大陸多地將進入持續高溫模式,一般以「桑拿天」爲代表。專家表示,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到了今年,這一紀錄將被終結。今年「三伏」時長30天。

2025年三伏共30天。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8月8日。

末伏:8月9日-8月18日。

「三伏」的天數是按照中國古代曆法「干支紀日法」確定。每年自農民曆節氣夏至日起,第三個庚日爲初伏(也叫頭伏)、第四個庚日爲中伏,立秋日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合起來稱爲「三伏」。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指出,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組成,共10個循環使用,所以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初伏到中伏固定10天。而中伏到末伏相隔有時10天、有時20天,這是由於末伏日期定在立秋日後第一個庚日,所以相隔時間就不固定。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間有四個庚日時,中伏到末伏間隔爲10天;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間有五個庚日時,則中伏與末伏的間隔爲20天。

今年6月21日夏至。從夏至日算起,第一個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10日(庚辰日),第三個庚日是7月20日(庚寅日),於是7月20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今年8月7日立秋。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間只有四個庚日,第四個庚日是7月30日(庚子日),因此中伏天數是10天。具體來說,7月20日至29日爲初伏,7月30日至8月8日爲中伏,8月9日至18日爲末伏,「三伏」長度爲30天。

楊婧表示,由於庚日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日期不盡相同。但因爲是從夏至後開始計算,所以「三伏」只會出現在西曆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溼度最大時段。「三伏」之熱,民間稱爲「溽熱」,即悶熱、潮溼,就像在蒸籠和烤箱一樣。「面對即將到來的『上蒸下煮』,要及時補水、規律作息、均衡膳食,外出時注意防暑降溫。」楊婧提醒。

新華社19日報導,7月20日入伏,三伏天正式開始,「曬背」再次成爲大陸社會熱門話題。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教授郭斌說,中醫認爲,背部屬「陽」,督脈與膀胱經均行於背,曬背可直接溫補陽氣、化解內寒,還可促進氣血循環、驅散溼冷停滯。

如何正確曬背?專家建議,場地應選在避風處,背對陽光坐或趴,裸露背部皮膚或穿透氣薄衣,用帽子或遮陽傘保護頭面部,避免中暑及面部光老化。曬背最佳時間爲上午9點前和下午4點後,初次曬背10分鐘即可,微汗即停,後面可以逐漸增長,但一次最多不要超過30分鐘。如果皮膚髮紅、刺痛,就要立即停止。曬背後要及時補充溫開水,2小時後再洗澡,防止寒溼入侵。

郭斌表示,心血管疾病、光敏性疾病、紅斑狼瘡、日光性皮炎等患者與孕婦及高齡人士都不建議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