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0年都是40天的紀錄被終結!今年“三伏”30天

“蟬從初伏噪,客向晚涼吟。”

7月20日,今年“三伏”的大幕正式開啓,全國多地將進入持續高溫模式,一般以“桑拿天”爲代表。專家表示,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到了今年,這一紀錄將被終結。今年“三伏”時長30天。

“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曆法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自夏至日起第三個庚日爲初伏(也叫頭伏)、第四個庚日爲中伏,立秋日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合起來稱爲“三伏”。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組成,共10個循環使用,所以每個庚日之間相隔是10天,因此初伏到中伏的時間固定是10天。而中伏到末伏的時間有時相隔10天,有時相隔20天,這是由於末伏日期定在立秋日後第一個庚日,所以相隔的時間就不固定。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間有四個庚日時,中伏到末伏的間隔爲10天;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間有五個庚日時,則中伏與末伏的間隔爲20天。

今年6月21日夏至。從夏至日算起,第一個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10日(庚辰日),第三個庚日是7月20日(庚寅日),於是7月20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今年8月7日迎來立秋。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間只有四個庚日,第四個庚日是7月30日(庚子日),因此中伏的天數是10天。具體來說,7月20日至29日爲初伏,7月30日至8月8日爲中伏,8月9日至18日爲末伏,“三伏”長度爲30天。

楊婧表示,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因爲是從夏至後開始計算,所以“三伏”只會出現在公曆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時段。“三伏”之熱,民間稱爲“溽熱”,即悶熱、潮溼,就像在蒸籠和烤箱裡一樣。

“面對即將到來的‘上蒸下煮’,公衆要及時補水、規律作息、均衡膳食,外出時注意防暑降溫。”楊婧提醒。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