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遭檢舉10才稽查?黑心豬大腸流入市面引憂 監委疑機制疏漏要查了

今年中秋前夕爆發黑心豬大腸事件,引發民衆憂心。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圖/ingimage

今年中秋前夕爆發黑心豬大腸事件,引發民衆憂心,監察院表示,政府力推食安五環食安政策,但這次爆發問題豬腸流入市面,這是攸關民生的重要議題,案情始末及政府處理情形爲何?有必要深究及調查釐清,監委張菊芳、田秋堇、蔡崇義已申請自動調查。

屏東百威食品黑心豬大腸事件在今年中秋爆發,民進黨立委林淑芬當時揭露,今年6月衛福部食藥署即接獲檢舉,但是遲至10月才由檢警調進入工廠稽查。事件也引發民衆對政府對食安把關的疑慮,有監委申請自動調查。

監察院表示,百威食品有限公司涉嫌使用工業級雙氧水加工豬腸,並流入市面販售,該案經檢舉人114年6月間舉發,但同年10月才下架封存問題食品,恐危及國人健康與食品安全。另外,國內屠宰場多委外業者處理豬內臟,處理過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衛生規定?這與民衆健康及保障食安有關,張菊芳、田秋堇、蔡崇義三位監委已申請自動調查。

三位監委指出,食品安全是攸關民生的重要議題,政府自105年起陸續推動食安五環、五環2.0食安政策,期透過跨部會的分工合作,從源頭管理、整合產製銷鏈、中央地方合作稽覈檢驗、輔導教育與管理及全民監督食安等面向,以維護國人食的建康與安心。

三位監委表示,這次發生問題豬腸流入市面販售,引發國人食安疑慮,該案實情始末、主管機關查處情形爲何?相關溯源追蹤、下架封存、抽驗檢測、裁罰情形爲何?現行食安事件調查機制有無疏漏不周之處?如何避免類案情事再度發生?相關問題都有深究及調查釐清的必要。

監察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市衛生局封存黑心豬腸。圖/臺北市衛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