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全職主婦退休夢碎 因1錯誤晚年存款只剩60萬
退休金與年金分配問題,可能演變成夫妻爭吵的引爆點。(圖:shutterstock/達志)
夫妻相處若過度依賴一方管理財務,可能在意外發生時陷入困境。日本一名66歲的M女士(化名)在丈夫猝逝才知存款僅300萬日圓(約新臺幣63萬元),原本以爲可以安心養老的她,只能過上非常拮据的生活。
根據《THE GOLD ONLINE》報導,M女士是一名全職主婦,自23歲結婚後便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家庭與兩名孩子,所有家計完全交由丈夫負責。丈夫勤奮工作,30多歲買下房子,並供養孩子就讀私立大學,甚至在65歲退休後仍繼續兼職。
然而,丈夫卻突因心肌梗塞猝逝,M女士在處理生活費和喪葬事宜時,才驚覺自己不知銀行密碼,也無法動用丈夫帳戶。之後帳戶被凍結,她只能依靠少量現金和信用卡,甚至一度向孩子借錢度日,最終清算後,她才發現丈夫留下的存款僅300萬日圓,遠低於預期。
M女士原以爲退休金能成爲依靠,但現實嚴峻。身爲全職主婦,她自己的年金僅6萬多日圓,加上遺屬年金不到6萬日圓,每月總共只能領約12萬日圓(約新臺幣2.5萬元)。雖然房貸已清,但生活必需開銷龐大,僅靠這些收入與少量存款,仍然十分拮据。
她一度懷疑丈夫是否揮霍,後來才得知丈夫年收入並不高,且須同時負擔房貸、孩子教育與扶養父母,退休金大多也用於支出。
這起案例凸顯出,長年缺乏「資產透明」的婚姻警訊。綜合國內外專家說法,建議夫妻雙方都應清楚掌握家庭財務狀況,瞭解年金、存款與日常支出,並共同規劃養老資金,才能真正爲退休生活做好準備。
也有專家建議夫妻應擁有「共同帳戶」,好處是可減少爲金錢爭執的機率,並有助於增進彼此的信任。線上借貸機構LendingTree調查顯示,夫妻至少共有一個帳戶,僅12%會因財務與另一半爭吵,如果沒有共有帳戶,與另一半起爭執的比率增加至15%。而且,如果未有共有帳戶,爭執後繼續在一起的比例僅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