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企業家如何面對人生第一個“虧損年”?

立即點擊▲觀看視頻

在商海馳騁了二三十載,那些60後、70後企業家們,現在都正面臨着一個問題,時至2024年,他們中的許多人正遭遇着職業生涯中的首個“虧損年”,這對於他們而言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三五年前,他們或許還自詡爲功成名就,準備步入撰寫回憶錄的階段。然而命運似乎與他們開了個玩笑,在黃昏時分突然一場暴雨,讓他們的未來之路變得愈發模糊。如今,我們已無法再盲目期待每年有6%、8%甚至10%的(GDP)高速增長,就連維持4%、5%的穩健增長也充滿了變數。

面對這樣的困境,中國企業家們正面臨着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這堪稱他們職業生涯中的“第二考場”。

要解開這一課題,關鍵就在於兩點:一是考慮存量,第二是考慮增量。

就存量市場而言,即我們所熟知的國內市場,其競爭態勢已發生深刻變化。昔日,中國製造的微笑曲線已在底部,而如今卻逐漸趨於平緩。這意味着,在保持成本優勢與規模優勢的同時,企業要着力提升核心技術能力與品牌營銷能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而增量市場,則是指海外市場。中國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智能化大規模定製工廠體系,這是我們的獨特優勢。然而,這些在國內形成強大競爭力的企業,若想將這一模式複製到歐洲、東南亞等地,卻並非易事。地緣關稅、產業供應鏈配套、人才引進、品牌建設以及社區環境營造等問題,都將成爲出海路上的重重障礙。因爲,出海對於企業而言,無疑是一次自帶乾糧、充滿挑戰的二次創業。

然而,正是這些挑戰,讓企業家的職業生涯更加豐富多彩。再過三五年,當我們再次回望這段歷程,或許會發現,正是找個充滿挑戰的階段,讓他們更加堅韌、更加成熟。

對於一位在50多歲還能面臨如此致命挑戰的企業家而言,這無疑是一次難得的人生歷練,也是一段值得期待的成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