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億ETF雙雄激戰正酣,產品同質化浪潮中誰能突出重圍?|ETF領航者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楊娜娜 上海報道

自2004年12月30日國內首隻ETF誕生以來,中國的ETF已經走過了20年。2024年是ETF產品的發展大年,中國ETF市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新“國九條”的推動下,多家基金公司紛紛下場“卷”ETF規模。於是全市場的ETF規模在2024年突破了3萬億元大關,被動基金的規模甚至首次超過了主動基金。

在ETF規模爭奪戰中,華夏基金以6491.74億元的規模位居榜首,易方達基金則以6063.9億元的規模緊隨其後。

儘管華夏基金自去年以來的規模增量仍然高達2473.88億元,但其今年以來的ETF規模整體減少了近90億元。因爲其本身規模體量較大,華夏基金也因此成爲所有基金公司中近6個月以來通過申贖淨流出規模最多的基金公司。

與此同時,易方達基金則在這場ETF規模保衛戰中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自去年以來增加的ETF規模足足比華夏基金多出了1000億元,通過申贖淨流入帶來的ETF規模也是華夏基金的2倍!2023年年底時,兩者ETF規模相差3500多億元,而到了2024年年底時僅相差2400多億元。

截至今年2月底,易方達基金已經以16.15%的ETF規模市佔比逼近華夏基金的17.27%。

目前全市場規模在100億元以下的ETF佔比超過93%,而規模前十大的ETF,佔了全市場接近40%的規模。

大廠們ETF規模戰的背後,還有產品同質化以及營銷內卷的問題,部分公司還亟待解決基金降費後產品結構優化的難題。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和投資者結構的優化,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正成爲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選擇,各大基金公司正通過不斷的產品創新和市場策略調整來爭奪市場份額。

從規模總量來看,截至2月28日,全市場旗下有ETF產品佈局且有規模的基金公司共有54家,ETF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基金公司僅有5家,分別爲華夏基金(6491.74億元)、易方達基金(6063.9億元)、華泰柏瑞基金(4604.55億元)、南方基金(2408.21億元)和嘉實基金(2339.16億元)。

其中,素有“ETF第一大廠”之名的華夏基金依然位列榜首,其規模已連續多年穩居行業榜首,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指數供應商。2024年9月份,華夏基金的ETF規模從5237.31億元飆升至6780.57億元,單月份的ETF規模增長超過1500億元。

華夏基金在ETF領域的領先地位,不僅得益於其先發優勢和產品創新,還得益於其強大的投研團隊和風險管理體系支持。

目前華夏基金旗下規模最大的ETF爲華夏滬深300ETF,截至2月28日,最新規模超過1600億元;其次是華夏上證50ETF,最新規模超過1400億元。這兩隻ETF也是華夏基金旗下唯二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ETF。

其中,華夏上證50ETF是我國第一隻ETF產品,由華夏基金於2004年發行,開創了中國指數化投資的先河。去年,華夏基金還推出了指數投資服務平臺“紅色火箭”,該小程序包含指數瀏覽器、指數對比等一系列功能,旨在爲投資者篩選ETF提供便利。

不過,儘管華夏基金自去年以來的規模增量仍然高達2473.88億元,近6個月以來ETF規模增長也超過1200億元,但其今年以來的ETF規模整體減少了近90億元。

而且據Wind數據統計,近三個月以來,華夏基金ETF通過申贖淨流出的規模超過430億元。因爲其本身體量較大,也因此成爲所有基金公司中近6個月以來及自今年以來ETF通過申贖淨流出規模最多的基金公司。

ETF總規模排在第二位的易方達基金,是全市場自去年以來ETF規模增長體量最大的基金公司,規模增加超過34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的ETF規模雖然目前分別位居第一、第二位,但易方達基金自去年以來增加的ETF規模足足比華夏基金多出了1000億元,通過申贖淨流入的ETF規模也是華夏基金的2倍!可見易方達基金對自家ETF產品的發力之猛!

有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易方達基金在ETF規模上的奮力追趕,或與其擔心總規模被超越的危機感有關。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時,基金總規模排在第一的易方達基金旗下基金管理規模共有16127.95億元,排在第二的華夏基金規模共有12606.88億元,兩者相差3500多億元;而到了2024年底時,兩者的規模僅相差2400多億元。

易方達基金開啓的基金規模保衛戰,使其規模在2024年11月時一度突破兩萬億元大關。今年1月14日,易方達基金更是一口氣變更旗下17只ETF的名稱,試圖讓這些ETF的簡稱更加清晰,同時在名稱中強化品牌,以提高自家ETF產品的辨識度。

此外,易方達基金還積極踐行ETF低費率的呼籲。截至3月3日,該公司旗下管理費率爲0.15%/年的ETF共有51只,數量居全市場之首(注:華夏基金旗下管理費率爲0.15%/年的ETF共有20只)。

易方達基金的發力,也讓華夏基金ETF規模的市佔率明顯下滑,且被步步逼近。截至2月27日,華夏基金旗下的ETF規模市佔比爲17.27%,易方達基金則以16.15%的市佔比緊隨其後。

目前易方達基金旗下規模最大的ETF爲易方達滬深300ETF,截至3月3日,該ETF最新規模接近2400億元,也是易方達基金旗下唯一一隻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ETF。

去年以來,華泰柏瑞基金旗下ETF產品通過申贖淨流入的規模超過2000億元。得益於ETF規模的鉅額增長,華泰柏瑞基金的總規模排位也實現了大躍進。

2023年末,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的基金總規模爲3734.96億元,彼時還排在全市場的第24位,其中ETF規模爲2094.47億元,排在全市場前三。到2024年末,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的基金總規模已經超過6500億元,擠入全市場的前16名。

截至2024年末,華泰柏瑞基金是旗下ETF數量佔基金總個數比例最高的基金公司,比例高達13.61%,其ETF規模佔旗下基金總規模的比例也是全市場最高,佔比接近70%。

該公司旗下規模最大的ETF便是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截至3月3日,最新規模超過3400億元。這隻ETF也是目前全市場規模最大的一隻ETF,其接近一半的規模都是去年以來通過申贖淨流入帶來的。

華泰柏瑞基金旗下也只有這一隻ETF的規模超過300億元,其他所有ETF規模的總和,都不到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三分之一。

2024年11月19日,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要穩步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特別是指數化投資。

話音剛落,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以及華泰柏瑞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人就宣佈調降旗下大型寬基ETF費率,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也是在那時將管理費率從0.5%調降至目前最低檔的0.15%。

這隻巨無霸基金降費到“地板價”之後,對華泰柏瑞基金的營收造成的影響無疑比其他頭部基金公司要大得多,這也讓華泰柏瑞基金面臨新的窘境。

而且,截至2024年中報時,中央匯金投資和中央匯金資產的持有份額佔了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總份額的60%左右。有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員透露,國家隊資金的去留將極大影響對ETF業務依賴程度較高的公司的經營業績,因此產品結構優化是擺在華泰柏瑞基金面前最大的難題。

目前全市場的ETF共有1082只(統計範圍爲股票型ETF、債券型ETF、商品型ETF、貨幣型ETF、跨境型ETF,其他類型的ETF暫不在列),規模最小的是海富通基金旗下的2000ETF增強,規模僅有0.06億元;規模不到1億元的ETF佔比超過26%,規模在100億元以下的ETF佔比超過93%,規模前十大的ETF,佔了全市場接近40%的規模。

其中,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ETF僅有5只,僅華夏基金一家就管理其中的2只。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末,華夏基金是旗下ETF最多的基金公司,共有94只,佔公司所有基金數量的10.67%。

ETF產品具備顯著的規模效應,馬太效應較強,資金更傾向於向頭部公司聚集。因爲越是頭部的基金公司,越能實現精細化的組合管理、流動性的高效保障以及強大的前中後臺支持,投資者的買賣操作也就越順暢。

截至2月27日,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四家基金公司的ETF份額佔了全市場的一半。近6個月以來,只有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華泰柏瑞基金三家公司的ETF規模增長在1000億元以上。

另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當前多數ETF大廠一半左右的ETF規模,都是自去年以來獲得的。

2024年是ETF產品的發展大年,新“國九條”強調“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加上中國證監會加快權益類指數產品註冊節奏,多家基金公司紛紛下場競爭ETF規模,推動ETF規模在2024年突破3萬億元大關,規模甚至第一次超過主動管理基金。

從去年“9·24”行情以來,ETF大廠們的規模更是踏上“狂飆”之路。

截至2月28日,近6個月以來全市場的ETF規模增長超過10000億元,其中ETF規模排在前十的基金公司近六個月的規模增長超過7400億元,通過申贖淨流入的規模超過2000億元。今年以來,富國基金的ETF規模增加最多,超過190億元,其中申贖淨流入帶來的規模超過130億元。

但是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並沒有在這場規模戰中獲得增長。去年以來,銀華基金旗下的ETF規模下降最多,超過92億元,其次是華寶基金和建信基金,分別下降超過52億元、29億元。

2020年10月份,全市場的ETF基金資產淨值突破一萬億元,之後規模一直增加。2023年8月份,全市場的ETF基金資產淨值突破兩萬億元,並於2024年9月份突破3萬億元。目前全市場1082只ETF的合計基金份額超過2.61億份,合計資產淨值接近3.8萬億元。

ETF基金市場規模變化

來源:Wind,數據截至2025年3月3日

如果將其他類ETF計算在內來看,全市場的ETF數量則有1097只。其中,股票型ETF的數量最多,佔比接近80%;股票型ETF中的主題指數ETF數量就佔了接近全市場ETF的40%。

2024年9月份,股票型ETF規模猛增,相比2024年8月份增加了約7001億元。華夏基金表示,股票型ETF快速發展是政策和市場共同驅動的結果。未來,以股票ETF爲代表的指數基金將逐步成爲承載居民理財資金的重要工具,併爲機構資金提供高質量的產品供給。

ETF的新發行市場也不斷傳來基金公司的“捷報”,近期被市場廣爲關注的科創綜指ETF又被“卷”出了新高度。據Wind數據統計,富國上證科創板綜合價格ETF在9天內共募集18.66億,天弘上證科創板綜合ETF在5天內共募集15.26億,而國泰上證科創板綜合ETF用4天便募集了15.04億,建信上證科創板綜合ETF首募當天便達到20億元發行上限。

不過,ETF也面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問題,這也導致基金公司在ETF產品的開發、宣傳和運營上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財力和人力。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到,爲了增加產品的辨識度,除了改換基金名稱之外,各家公司在傳播上可以說是挖空心思,宣傳角度不僅有基金規模、淨流入額、跟蹤精度、換手率等,甚至代碼“靚號”、公司周邊公仔等等都成爲營銷的素材和賣點。

有ETF產品營銷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由於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市場風格也在震盪市中不斷切換,“卷”ETF已經讓當下的基金公司有些疲憊。亦有頭部基金大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公司今年已經開始將宣傳重點轉移至主動投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