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投保日|科技新騙局瞄上未成年,AI時代如何守住錢袋子
“炒股4個月賺230萬,AI真的太香了”“你敢相信嗎,AI智能炒股機器人可以幫你抓大妖股”……伴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正掀起新一輪“智能淘金熱”。然而在這背後,是一羣不法分子藉助AI東風編織投資陷阱。
相關的AI詐騙案件呈現爆發式增長。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科技等新型概念進行包裝,設計出複雜的騙局來套路投資者。
那麼,在AI時代,投資者保護工作發生了哪些變與不變?
詐騙對象在往低齡化發展
“一些犯罪嫌疑人專挑遊戲直播間未成年人下手”
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DeepSeek的驚豔亮相,各行各業都想借此東風找尋AI技術落地的可能,當金融行業積極探索大模型落地場景時,一些不法分子也伺機而動,利用AI不斷翻新詐騙手段。
依據瑞萊智慧公佈的數據,國內AI詐騙案件的涉案金額已經從2020年的0.2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1670萬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928.8%。2024年剛過半時,發生的AI詐騙案件金額已經超過1.85億元,態勢嚴峻。
“隨着AI技術的普及,不法分子的欺詐手段也隨之迭代升級,投資者權益保護面臨更爲複雜的挑戰。”光大證券財富管理總部合規投教團隊負責人戚海鵬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AI換臉、變聲等技術被惡意濫用,讓金融詐騙變得防不勝防。
據其介紹,詐騙分子通過AI模擬金融機構官方客服的聲音和形象,以虛假投資項目爲誘餌,精心編織話術陷阱,不少缺乏專業知識的投資者因此上當受騙。
國泰海通投資者保護工作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隨着AI技術的發展,非法證券活動也利用AI不斷翻新手段,如通過AI生成仿冒機構分析師形象的虛擬人進行非法薦股,AI技術生成衆多明星或名人形象的虛假投資推介視頻等,自動化程度高,欺騙性強,迷惑普通投資者,令人真假難辨。
據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常見的AI投資騙局主要有虛假AI薦股、AI短信詐騙、虛假AI投資平臺、虛擬投資項目以及AI深度僞造社交信息詐騙等。比如,不法分子通過AI技術生成看似專業的股市分析報告、行情預測等虛假信息,以推薦所謂的“黑馬股”“潛力股”吸引投資者。還有不法分子利用AI合成虛擬人,模仿知名分析師或投資專家的形象和聲音,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薦股直播或發佈薦股視頻。以收取會員費、諮詢費等名義,誘使投資者交錢購買薦股服務。
再比如,通過AI技術,詐騙分子能夠批量生成看似正規的短信內容,如冒充證券公司發送的交易提醒、賬戶升級通知等。這些短信中通常會包含虛假的鏈接,投資者一旦點擊鏈接,就可能進入釣魚網站,輸入個人信息和資金賬號等,導致財產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戚海鵬的觀察,騙局的對象在往低齡化發展。“一些犯罪嫌疑人專挑遊戲直播間內的未成年人下手,用遊戲道具、裝備、皮膚等作爲誘餌,騙取打賞。”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蘇州某案例中,10歲學生爲獲取《蛋仔派對》等熱門遊戲免費皮膚,通過父母手機轉賬逾8萬元。
監管、機構、高校聯動防詐
幫助消費者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這些利用公衆技術崇拜心理的詐騙行爲,不僅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更可能造成投資者的財產損失,亟須引起監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警惕。
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機構、平臺和有關政府部門聯合打擊,尤其是在非法薦股方面加大力度。今年3月份,北京金融監管局連續發佈三條消費者風險提示,提示消費者警惕新騙局、新套路、新變種,幫助消費者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當前,中國證監會已將整治股市虛假信息,列爲規範資本市場信息傳播秩序、改善市場生態的重要任務。秉持遠近結合的原則,堅持打早、打小、打重點,綜合施策、多措並舉,全力整治非法薦股亂象。
與此同時,各大社交媒體平臺機構正積極投身打擊非法薦股行動,將打擊工作從“事後處置”提前到“提前防禦”。通過技術手段和人工審覈相結合的方式,對平臺上的非法薦股信息進行全面排查和清理。
從券商來看,國泰海通相關負責人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公司已建設上線非法證券活動線索報送平臺,形成總分協同處置的工作機制。同時與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主動對釣魚網站、仿冒APP等開展技術監測與打擊;此外,聚焦特色做好防非宣教等投資者教育工作,包括緊跟AI發展趨勢,切實提升投資者識別和防範新型詐騙的能力,增強投資者的風險防範意識與媒介素養。
AI時代投資者權益守護進階
“虛擬實訓”“沉浸式”投教築牢全週期防護網
“人工智能的崛起,正在重塑投資者權益保護格局,其影響呈現出顯著的雙面性,全方位改寫着這項工作的運行邏輯。比如,AI技術賦予了金融機構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徹底革新了投資者教育宣傳模式。”戚海鵬指出。
“AI技術在證券行業的應用也會帶來新的技術風險,證券公司還需加強技術系統的安全防護,建立完善的風險監測和應急處理機制,確保投資者的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國泰海通相關負責人指出。
上述負責人認爲,證券公司應當進一步強化投資者教育和權益保護的時效性,緊跟AI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向投資者提示AI造假新模式,幫助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提升防範能力。
戚海鵬也認爲,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亟須主動出擊,持續強化防非反詐宣傳攻勢。一方面,要充分發揮AI在宣傳製作上的優勢,打造更具針對性、警示性的宣教內容;另一方面,需創新宣傳渠道與方式,提升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在輿論陣地中搶佔先機,爲投資者築牢風險防範的“防火牆”。
他指出,後續投保工作的重點是創新投教形式,開發沉浸式、互動式的投資者教育產品,如虛擬投資體驗平臺、防詐騙模擬遊戲等,讓投資者在實踐中提升風險識別和應對能力。
國泰海通相關負責人強調,從短期來看,證券公司推進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關鍵在於持續構建“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鏈條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機制。從長期來看,證券公司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爲資本市場“看門人”與投資者財富管理“護航者”的雙重角色,持續強化證券服務機構功能,全方位提升投資者投資體驗。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