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光伏新增裝機同比大漲215%,“531”搶裝潮未如預期,業內:企業投資變謹慎
2025年光伏第二輪“搶裝潮”,沒有如期到來。
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顯示,截至5月28日當週,部分光伏產業鏈的價格繼續下探。
其中,N型硅片中,183N落在每片0.95元、210RN爲每片1.1元,210N爲每片1.3元,均較4月30日當週跌幅超5%;N型電池片中,183N、210RN、210N主流成交均價分別爲每瓦0.25元、0.265元、0.27元,較4月30日當週跌7.41%、3.6%、5.26%;TOPCon組件均價爲每瓦0.68元,較4月30日當週跌2.86%。
產業鏈價格下跌,主要是由於終端需求的疲軟。事實上,由於光伏各環節的採購優先於項目併網,早在4月上旬,產業鏈價格便已出現鬆動下行,彼時,InfoLink Consulting表示,主要因搶裝需求退坡。
時代財經注意到,和過去數年出現的搶裝潮不同的是,2025年的搶裝潮尤爲特殊。特殊之處在於,電價政策的巨大變化。由於新能源項目即將迎來從“旱澇保收”的政策電價到“盈虧自負”的市場電價的轉變,光伏搶裝潮的預期在年初政策發佈時被拉滿。
2025年1月2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以下簡稱“136號文”)。當中提到,新能源項目(風電、太陽能發電)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新能源項目可報量報價參與交易,也可接受市場形成的價格。
“136號文”中對新能源存量與增量項目的劃分時間點爲2025年6月1日。6月1日前投產的新能源存量項目,由各地妥善銜接現行具有保障性質的相關電量規模政策;6月1日起投產的新能源增量項目,則全部納入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通過市場交易形成上網電價。
這意味着新能源發電將從政策性的“旱澇保收”變爲市場性的“盈虧自負”。
而“136號文”出爐前10天,國家能源局對《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國能新能〔2013〕433號)進行了修訂,形成了《分佈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對於該辦法發佈之日前已備案且於2025年5月1日前併網投產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仍按原有政策執行。
《辦法》和“136號文”的出爐催生出“430”“531”兩個搶裝大限,光伏行業也反應熱烈。
據時代財經觀察,光伏行業在今年3月至4月迎來了一輪搶裝潮。短期的需求增長,刺激組件價格擡升,甚至連頭部組件企業晶科能源(688223.SH)都表示,“爲應對搶裝需求,公司在2025年4月排產環比有一定比例提升”。
然而,按照市場預期,“搶裝潮”在4月30日兌現後,會在6月1日前再次出現,以儘量拿下帶有保障性的政策電價。但時代財經卻發現,自3、4月的搶裝潮結束後,最後一輪的搶裝潮卻未在5月出現。
這是爲什麼?
4月光伏新增裝機同比大漲215%
“爲把握‘430’和‘531’兩大政策節點,下游企業啓動搶裝,帶動4月裝機實現高增。國內新增光伏裝機高基數背景下,1~4月新增裝機規模仍實現高增長,表明國內光伏市場仍具發展潛力,全年裝機規模有望維持較高水平。”華創證券在5月26日發佈的研報中指出。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今年1-4月光伏新增發電裝機容量達104.93GW,同比增長74.59%;僅4月單月,新增光伏裝機便達到45.22GW,同比激增215%,環比大漲123%。
由於光伏各環節的採購優先於項目併網,早在今年元宵節後,光伏產業鏈的價格便開始上揚。
時代財經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統計,從2月5日當週到4月2日當週,N型硅片中,183N、210RN、210N的主流成交均價分別增長10.17%、14.81%、3.23%;同期N型電池片的183N、210RN、210N的價格漲幅分別爲6.90%、21.43%、5.08%;而分佈式TOPCon組件的價格漲幅則達到13.04%。
InfoLink在3月18日發佈文章指出,近期中國國內訂單確實出現小幅增長,主要集中於分佈式項目,尤以工商業項目最爲明顯,顯示“136號文”出臺已推動分佈式市場的搶裝潮,同時帶動國內分佈式組件現貨價格上揚,低價銷售的價格也持續縮減,部分廠家甚至明確規定低於每瓦0.66元以下的訂單減少發貨。
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3月底的調查,分佈式項目搶裝潮大幅帶動組件需求,造成分銷商大量囤貨,頭部組件供應商連續多次漲價。
“‘430’搶裝潮主要是工商業分佈式項目,‘531’的時間點主要針對的是所有增量新能源項目的價格,所以我們看到一季度光伏新增裝機中分佈式佔比達到61%,遠高於2024年42%的比例。”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評級高級董事陳邱萍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
除了價格上漲,從開工率和排產數據亦可一窺“搶裝潮”的火爆。據Mysteel我的鋼鐵網數據,3月硅片、電池片、光伏組件國內企業產能開工率分別爲58%、57.5%、54.3%,環比分別上升7.6%、9.5%、11.4%;到了4月,上述開工率則進一步升至60.9%、63.3%、56.1%。
3月,國內主流硅片企業硅片、電池片、組件產量分別爲54.2GW、54.3GW、53GW,環比分別上漲16.81%、19.87%、26.67%;到了4月,上述產量也進一步增長至56.6GW、59.8GW、55GW。
隆衆資訊綠電產業鏈分析師方文正告訴時代財經,“430”搶裝潮期間,光伏主產業鏈價格有所修復,主要是由於搶裝潮帶動了行業排產上行,供需市場臨時得到改善,從而推動了淨利潤的改善。
而“搶裝潮”激烈時,市場上甚至出現了“毀單”的現象。據財聯社報道,有組件經銷商表示,在向組件廠支付全款後,廠家卻沒能按照訂貨合同約定的時間和價格交貨,甚至要求上浮合同單價。
“531”搶裝潮未如預期
不過,一邊是熱火朝天的“搶裝潮”,另一邊,卻有多個光伏項目終止開發。
3月27日,國家能源集團公告稱,由於最新電網政策和電價政策影響,其12MW光伏項目EPC工程公開招標終止;4月9日,廣州發展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公告稱,廣州發展電力中塘村園地5.98MW分佈式光伏項目因無法在2025年5月1日前完成併網而被終止。
4月17日,港能(鎮雄)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發佈2024年度分佈式光伏電站項目工程總承包招標廢標公告,其300MW分佈式光伏EPC項目合作終止。原因同樣是“受到國家政策對分佈式光伏電站建設調整的影響”。
5月5日,陝西東頡雷科20兆瓦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相關的採購招標因政策等原因終止;5月9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旗下的長沙馳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發佈山西應縣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EPC總承包終止公告,因項目發生重大變更而終止招標。
時代財經注意到,目前,部分省份針對“136號文”的省級政策仍未出臺。“隨着各省機制電價的細則出臺以及未來成本的變化,不排除部分暫停的項目會重啓。”陳邱萍表示。
事實上,進入5月份,“531”搶裝潮並未如期出現。而需求的疲軟,最先體現在產業鏈價格上。
在連漲7周後,截至4月9日當週,部分光伏產業鏈價格開始出現鬆動,N型硅片中,183N落在每片1.3元、210RN爲每片1.55元,210N爲每片1.55元;N型電池片中,183N、210RN、210N主流成交均價分別爲每瓦0.31元、0.33元、0.31元;TOPCon組件均價爲每瓦0.745元。
InfoLink Consulting在當週的價格評析中指出,終端需求節點相比預測提前下滑,市場氣氛轉弱。此後,光伏產業鏈價格連跌至今。
“531”搶裝潮未能如期出現,這出乎投資者的意料,但卻在業內人士的預期之中。
“此前只是突然有一段短暫的時間貨沒供應充足,但整體的量很小。(實際上)各家產能都沒開滿,考慮下半年的情況,不好直接開足產線。”光伏業內人士蕭吉(化名)告訴時代財經,分佈式的量很小但要得急,集中式的存貨又很多,短期內看似供不應求,實則沒多少業績貢獻。
從光伏上市公司的一季報來看,通威股份、TCL中環(002129.SZ)、晶澳科技(002459.SZ)、隆基綠能(601012.SH)、晶科能源、天合光能(688599.SH)在今年一季度均虧超10億元,其中僅隆基綠能虧損幅度同比收窄。
林鈞(化名)在一家業內排名較前的光伏電站工作,他向時代財經表示,“3、4月搶裝潮,除了‘136號文’提出‘531’新老劃斷之外,《辦法》提出以‘430’爲節點作爲新老劃斷,也是主要因素之一。不過,隨着‘531’的臨近,5月份存在之前搶裝的少量延續。”
根據SMM上海有色網5月27日的晨會紀要,5月國內硅片排產稍不及預期,部分廠家中途減產,市場最終開工率約53%左右;而電池廠調整排產以控制庫存,周環比增加25.01%;組件廠則調整採購需求,訂單減少。
方文正指出,電價改革的本質是對光伏項目的上網電價補貼進行退坡,增量項目將採用市場化定價機制,會導致裝機項目的收益不確定性增加,尤其是在分佈式項目中,電價的下降預期可能進一步削弱投資意願。6月1日起光伏固定電價補貼將取消,轉爲市場化交易定價,可能會導致裝機項目的收益率下降,最終影響投資意願。
“搶裝潮的核心意義在於提前將下半年的需求前置,以應對政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但是搶裝潮也透支了後續需求,導致產業鏈價格和庫存壓力發生機構性的變化。所以搶裝潮對光伏產業鏈短期帶來了價格和利潤的修復,但長期來看,需求的透支和政策的調整可能導致行業面臨更大的挑戰。”方文正補充道。
資方投資越加謹慎
在業內看來,新能源全面入市是大勢所趨,但電價改革尚未真正開始實施運作時,資金供給方(下稱“資方”)普遍會在投建項目時趨於慎重,尤其關注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收益風險。
張爍(化名)是多年從事光伏電站開發的商務人士。他與時代財經交流時表示,以前開發項目時給業主的條件是電費打折,這對於工廠或者商業綜合體來說,節省的電費是很可觀的。“我們非常歡迎用電量大的企業,通常也會給客戶提供2到3個方案。”
“今年做這個就是特別矛盾。”張爍提到當下開發光伏電站客戶的難點,“有錢的客戶一般會自己做,而沒錢的客戶可能會有風險。因爲我們一簽就是20年左右,資方會考慮這一點,我們也會評估。”
“而且,實際落地在南北方會有很大的區別。北方主要是政府提倡,能做的都做了,沒多少市場留給我們。開發方更喜歡在南方,而且南方的工商業更發達、工廠更多。”但張爍說,今年更難做了。他表示,做光伏電站非常依賴社會資源。光伏電站的收益率往往與資方的競爭程度掛鉤,而不是單純以成本定價,這在光伏行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此外,InfoLink指出,“136號文”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仍高,其解讀尚未明確執行方向。文件側重宏觀框架性政策,規範新能源上網電量入市交易的大方向策略與電力交易價格結算的基本框架,但具體實施細則仍須等待各省政府進一步通知。
“‘136號文’下,未來的電價到底會如何界定、運行,在各省級政策出臺之前仍無定論,新能源企業的投資規劃相應地進行調整和改變。在收益模型不確定性高的情況下,企業投資趨於謹慎,謀定而後動,短期內新能源投資有所收減或者放緩是較爲正常的現象。”林鈞表示,“未來的收益模型將是動態變化的,但通過市場的磨合和博弈,一定會形成新的均衡。”
林鈞並不擔心電價改革。他表示,公司在較早期已做好相應佈局和策略調整,從資源端到資產端,再到結合儲能和電力交易爲主的資產運營服務端,以及業務端的售電、虛擬電廠等多種新興業務佈局,公司已經全面做好準備。
投資光伏電站的曉鵬(化名)則向時代財經指出,6月1日後還會繼續投資光伏電站,但需要更加考慮消納比例的問題。“如果是消納比例比較好的電站,那麼投資回報率受國家政策影響不是很大,如果是消納比例不高的電站,那投資回報率就會差很多。”
“目前仍在初步觀察週期,企業收益率測算尚不明確之下,須更加註意風險控管能力,把控初期投資成本,以降低不確定風險維持競爭優勢,理性應對後續政策變動。對於頭部企業而言,適應變革相對容易,但中小型廠家則可能面臨更大壓力,進一步加劇市場集中化,企業間競爭將持續加劇。”InfoLink表示。
不過,在頭部電站企業工作的鄒明(化名)告訴時代財經,其所在的公司已出售大部分持有的電站,暫時沒有再投資,僅做運營和代建。“畢竟這屬於重資產。”鄒明說。
隨着新能源項目全面入市,未來是否會因某些因素而出現新的搶裝潮?這對於行業而言,是一個待解的問題。
“縱觀歷史上幾次搶裝潮的發生都是價格政策變化造成的。”陳邱萍指出,“目前看機制電價政策是從之前保障收購到未來完全市場化交易的一個過渡安排,勢必會在執行一段時間後退出。如果機制電價政策沒有能做到和純市場化定價的有效過渡,投資者對純市場競爭有疑慮,那麼在機制電價完全退出的時候有可能再次出現搶裝潮。但是目前看,這個政策的出現就是爲了平穩市場預期,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電價改革後,可能會繼續面臨搶裝潮,但力度可能不及往年。一般情況下年底收官效應,預計仍會有常規的搶裝出現,但整體裝機節奏將呈現先揚後抑再揚的格局。集中式電站更多依賴風光大基地二期的建設,而分佈式裝機則受限於入市政策的調整。”方文正說。
本文源自:時代財經
作者:何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