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打假!兩大光伏組件廠發佈“防僞”聲明 搶裝潮下現未授權“假貨”|行業觀察
財聯社3月19日訊(記者 劉夢然)“315”熱度未散之際,光伏行業迎來一波真假組件之爭。3月18日,天合光能(688599.SH)和愛旭股份(600732.SH)分別通過旗下微信公衆號發表聲明,提示客戶認準官方授權渠道,防範非授權渠道銷售。
天合光能在聲明中稱,發現市場上有部分商家未經公司授權,以非正規渠道銷售疑似公司品牌的太陽能組件產品。愛旭股份在聲明中也提到,就非官方授權渠道購買商品可能存在風險,並提示如發現疑似假冒商品或侵權行爲,歡迎通過官方渠道舉報。
兩家頭部組件企業爲何齊齊發布“防僞”聲明?有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稱,或與組件廠、代工方以及經銷商等出現糾紛有關。當前,光伏組件價格不斷上漲,主流品牌熱門版型產品供應緊缺,行業各環節都在竭力多分“一杯羹”。
兩家一線品牌“打假”未授權產品
天合光能在聲明中表示,以非正規渠道銷售疑似公司產品的行爲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授權經銷商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並可能對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及用戶權益造成重大風險。
愛旭股份在聲明函中,對非官方渠道購買商品作出多項風險提示,包括產品質量無保障、售後服務缺失、維權困難、價格異常風險和侵權風險等。其中提到,非官方授權渠道(如個人代購、非認證電商店鋪、二手平臺等)的商品來源不明,可能存在假冒僞劣、翻新、改裝或配件替換等問題,無法享受我司正品質量承諾及標準售後服務。
對於龍頭公司們在聲明函中提到的“未授權產品”,有傳聞說這些產品或來自於代工廠。
但愛旭股份公司人士今日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ABC組件產品沒有代工廠。新政刺激可能導致部分經銷渠道出現亂象,公司聲明的目的在於提醒客戶保證自身權益。
天合光能方面未對代工情況具體迴應,但有業務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稱,發佈聲明的主要目的是規範渠道市場。最近,國內“搶裝潮”之下,組件銷售偏於緊缺,導致市場比較亂。這種搶裝搶貨現象預計持續到政策窗口期結束,之後會趨於理性。
事實上,組件代工是業內非常普遍的合作方式。某頭部組件企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品牌組件在接手訂單後,如果自身產能有限,或者交貨時間有更快要求,會將部分訂單轉移給其他組件企業代生產。“相當於租用別人的產能,代工廠賺取加工費,最後交予客戶的依然是自己的品牌組件。”
此外,春節前,由於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行,爲避免跌價減值損失,廠家庫存普遍維持在較低水平。同時,2月下旬以來,分佈式市場的需求陡然增加,導致短期內組件產品供應緊缺,讓代工需求增加。
以聲稱只做代工的某光伏企業爲例,其提出“共享產能”概念,主張構建柔性產業鏈,即製造方本身沒有品牌,通過OEM和ODM兩種模式,爲其他品牌企業提供代工服務,最終產品以委託方品牌交付客戶。
據悉,這種合作方式在頭部企業間也較爲常見,委託加工費用則雙方根據市場行情商議。在OEM合作模式中,客戶會主導產品設計與技術標準,代工方負責按需生產,確保產品質量和交付效率;ODM模式中,由代工廠負責全流程解決方案。
“代工廠產品不能被認爲是‘假貨’,但是對於未授權產品,委託方通常認爲其未進行質量檢驗等程序,對非認證的產品,也不會提供售後和質保等服務。”有組件企業人士介紹。
政策窗口期引發搶裝搶貨
“在一個月之前,很難想象組件會出現緊缺。”在交流中,不止一位光伏從業者表示近期光伏市場搶裝搶貨出乎意料。事實上,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早在2023年底,全球組件產能就已經超過1000GW,國內更是全球光伏組件生產製造重心,產能和產量均佔全球總量的80%以上。
組件價格方面,在經過上一輪週期中因硅料緊缺引發全產業鏈價格大漲後,從2023年四季度至今,又因階段性供需失衡,單瓦價格從1.8元至高點跌至0.6元“生死線”附近。有分析人士稱,供需變化導致漲跌反轉,但組件作爲製造端最下游環節,是產能相對富餘的環節,與上游(硅片-電池)和下游(電站客戶)相比,話語權並不高。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等文件,讓組件廠一時間站上風口。文件規定,以今年6月1日爲節點,此後併網投產項目納入機制的電量規模根據國家明確的各地新能源發展目標完成情況等動態調整,機制電價由各地通過市場化競價方式確定。
根據機構測算,若維持原有開發費用水平,新政策環境下投資方收益率可能會大幅度下降。根據infolink最新消息,近期訂單確實出現小幅增長,主要集中於分佈式項目,尤以工商項目最爲明顯,顯示《通知》出臺已推動分佈式市場的搶裝潮。
距離新舊政策交替的關鍵節點還有不到三個月的窗口期,有組件經銷商和EPC投資方對財聯社記者稱,目前全部重心都在430和531兩個時間節點的搶裝上,爲鎖定“存量項目”的政策紅利,分佈式市場進入“百日衝刺”。
有分析人士稱,“低庫存-高波動”的週期特點下,光伏企業對需求變化的應對能力仍然有待提升。但從保護客戶權益角度看,可能還會有其他品牌組件廠提示客戶注意從授權渠道購買光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