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險企“開戶”成功 黃金市場迎來新資金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黃金價格一路上升,近日足金飾品的報價首次突破了每克900元大關,創下新高。面對炙手可熱的黃金資產,一向被視爲中長期資金代表的保險資金也將下場配置。
3月24日,上海黃金交易所公告稱,經審議,同意吸收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人壽”)、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壽險”)成爲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
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管理辦法(2023年修訂版)》,會員是指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經交易所批准,有權在交易所開展黃金等貴金屬交易及其相關活動的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成爲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應具備七個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註冊的企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監管機構和交易所章程及各項業務管理制度;淨資產不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依法合規經營、信譽良好,最近三年無嚴重違法違規行爲;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及完善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和必要設施;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條件。
據悉,放開保險資金投資黃金主要爲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優化保險資產配置結構,推動保險公司提升資產負債管理水平。
2025年2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於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10家試點保險公司可以開展投資黃金業務試點。
《通知》明確,試點投資黃金範圍爲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黃金現貨實盤合約、黃金現貨延期交收合約、上海金集中定價合約、黃金詢價即期合約、黃金詢價掉期合約和黃金租借業務。
具體10家試點保險公司分別爲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人壽、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保壽險、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證券研報分析顯示,保險資金購金對金價的影響與央行購金類似。央行和險資的黃金配置都是長期行爲,在購買中都傾向於低調、緩慢購買,避免短期價格衝擊。本輪試點的目的之一可能就是以險資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黃金定價權,與央行購金邏輯類似。此外,央行和險資購金都可以通過增加需求和形成宣示效應兩條路徑影響市場價格。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世界黃金協會、上海黃金交易所等聯合編著的《保險問道之黃金投資》指出,保險資金可能成爲黃金市場重要的邊際定價者,但由於黃金供需結構內在的自發平衡機制,保險資金增加黃金配置對全球黃金供需總體平衡影響可控,不會帶來黃金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壓力。
根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的測算,中長期來看,中國保險資金黃金持有量可能達到208—555噸,平滑配置下保險資金新增黃金配置需求帶來的黃金現貨需求年化增量的邊際影響可控,佔全球黃金總需求的比例在2%以內。短期看,黃金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險資入場的消息可能會對黃金價格產生一定影響。
(編輯:李暉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