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淘金” 黃金市場迎來“長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潘亦純)3月27日,貝殼財經記者獲悉,中國人壽、人保財險、平安人壽均於同一天(3月25日)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繫統,完成了國內保險行業首批黃金交易。
此前在2月7日,金融監管總局發文稱,10家試點保險公司可以中長期資產配置爲目的,開展投資黃金業務試點,範圍包括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黃金現貨實盤合約、黃金現貨延期交收合約、上海金集中定價合約、黃金詢價即期合約、黃金詢價掉期合約和黃金租借業務等。
中國人壽表示,一方面,黃金投資有助於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優化保險資產配置結構。另一方面,險資的入場也將爲黃金市場帶來更多長期資金。
人保財險則稱,保險資金的入場將爲中國黃金市場注入更多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推動市場規模擴展,提升人民幣黃金市場的流動性和成熟度。
平安人壽認爲,險資購金在優化險資資產配置、提升潛在收益、推動人民幣黃金市場發展、完善人民幣黃金定價功能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保險資金是重要的中長期配置資產,險資購金將進一步增強人民幣黃金市場集聚性和穩定性。”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持續走強,COMEX黃金期貨在1月中旬突破2700美元/盎司後,又在1月底突破2800美元/盎司。
3月中旬,COMEX黃金期貨漲超3000美元/盎司,隨後價格雖有波動,但金價整體在高位徘徊。
中信證券研報認爲,險資購金從買入模式到市場影響都與央行購金類似。如央行和險資的黃金配置都是長期行爲;央行和險資在購買中都傾向於低調、緩慢購買,避免短期價格衝擊等。“可以使用黃金價格六因子模型中央行購金的價格影響彈性測算險資購金的價格影響,若達到本次試點購金上限,預計額外推升金價7.88%的漲幅,若試點進一步擴展則有更明顯的利多。”
編輯 李錚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