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女睡不好 2個月後翻轉 一覺到天亮
改掉高糖、少菜的飲食習慣,能換來一夜好眠。(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想要養腦、睡得好,健康的腸道是關鍵。醫師劉博仁指出,一位40歲女性飲食高糖又少菜,不只腸胃不適,還出現焦慮、半夜常醒來的狀況,直到飲食習慣改變、每天快走、夜間遠離3C後兩個月,狀況有所改善,能一覺到天亮。劉博仁表示,調整飲食、營養與生活方式,可以真正的影響身心狀態,養好腸道的同時也能養好大腦。
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粉專指出,一位40歲的女性,長期有焦慮與淺眠的問題,半夜常常醒來。經詢問後,發現女子飲食常是高糖分、少蔬菜,也有腸胃不適的狀況,於是建議她增加益生菌與高纖飲食、每天快走30分鐘、夜間遠離3C藍光,病患兩個月後回診,表示自己晚上比較能一覺到天亮、焦慮感也減輕很多。
劉博仁指出,情緒與睡眠問題,並非只是大腦想太多或生活壓力太大,而是和腸道健康緊密相關。最新一篇2025年的綜述也指出,腸道菌羣與情緒障礙有密切的交互作用,並且影響到睡眠品質與大腦功能。
劉博仁解釋,「腸腦軸」是腸道與大腦間雙向溝通的橋樑。腸道菌羣會產生神經傳導物質調控情緒與睡眠,而壓力會透過皮質醇改變腸道蠕動與菌羣組成,當腸道失衡時,會引起低度慢性發炎,不只是消化不良或腹脹,還會傳遞到大腦,可能造成焦慮、失眠甚至情緒低落。
劉博仁指出,睡眠不佳常被視爲單純的生活習慣問題,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腸道菌羣是背後的重要因素,某些菌株會促進褪黑激素的生成,幫助入睡;而長期壓力會導致腸道菌羣多樣性下降,造成睡眠斷續、淺眠。
劉博仁建議,日常可多攝取高纖蔬菜,補充益生元;適量食用泡菜、優格、味噌等發酵食物;減少加工糖與高脂速食;益生菌可挑選多菌株混合,效果最佳。生活方式上,則應固定睡眠時間,並透過規律運動來增加腸道菌羣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