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後再出發:工商銀行如何闖出領軍行新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郭聰聰 張欣 北京報道

3月28日,工商銀行於北京香港兩地同步舉行2024年業績發佈會。工商銀行行長劉珺,段紅濤、副行長姚明德出席香港會場,副行長王景武、副行長張偉武、副行長張守川、高級業務總監宋建華出席北京會場。

2024年,工商銀行迎來成立40 週年這一重要里程碑,也由此開啓下一個40年全新徵程。

過去一年來,工商銀行紮實推進智能化風控、現代化佈局、數字化動能、多元化結構、生態化基礎“五化”轉型,着力增強各業務領域的價值創造力、市場競爭力、市場影響力、風險管控力,交出了一份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亮眼成績單。截至2024年年末,工商銀行總資產近49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861億元,淨利潤3669億元,淨息差、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等多項重要指標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業績會上,工商銀行管理層提及“資產負債表”達13次。劉珺強調,在宏觀經濟環境下,韌性是大型且具競爭力商業銀行的重要特徵,工商銀行就具備較強的發展與經營韌性。其韌性源於強大的資產負債表、龐大客戶基礎所帶來的規模和範圍效應,能實現“東方不亮西方亮”。且工商銀行資產負債表與國家資產負債表匹配度高,依產業、區域、客羣均衡配置,兼顧順、逆週期佈局。未來,工商銀行將以 “全量、全場景、全週期” 等爲導向優化組合,促進新舊動能集成,培育更多增長極。

同時,劉珺指出,去年工商銀行40 年後再出發,面臨着穿越低息差宏觀環境的挑戰,對於擁有如此龐大資產負債表的銀行而言,壓力巨大。但這是打造一流銀行、領軍銀行、現代銀行、價值銀行的必經之路,工商銀行作爲領軍銀行要闖出一條新路來。

段紅濤表示,工商銀行將積極發揮領軍銀行作用,更加深入紮實推進“五化”轉型,圍繞打造乾淨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平衡協調可持續的利潤表,推動資產資本資金、存款貸款收入、做強做優做大相協同,更好平衡價值創造、市場地位、風險管控、資本約束,確保關鍵經營指標保持穩健,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邁上新臺階,爲廣大境內外股東創造穩健、可持續的價值回報。

三個“沒有變”和三個“立起來”

“一年以來,我們堅持守正創新,在‘五化’轉型的路徑上探索前行,取得了一些進展。有的已經‘開花結果’,並體現在我們的經營數據上。有的正在‘生根發芽’,有望在未來形成接續動能。”當談起2024年工商銀行的業績表現,劉珺如是表示。

從劉珺的講話可以看出,2024年工商銀行在價值創造、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風險等三大方面持續保持戰略定力,體現了三個“沒有變”。

在價值創造方面,工商銀行志存高遠的導向沒有變。即便面臨宏觀利率環境及內外部市場變化,工商銀行的創收與價值創造能力依然強勁。一方面,去年集團以龐大體量卻實現淨利潤0.5% 的正增長,殊爲不易;營收微降,但降幅好於同業,三四季度營收與淨利潤單季皆正增長,息差僅降1BP,創收和價值創造能力依舊強勁。另一方面,工商銀行堅持價值創造成果與包括股東在內的利益相關方有效共享,在A股上市公司中的分紅總額穩居前列。具體來看,過去一年工商銀行A股和H股年度的漲幅分別爲44.8%和36.4%。按年均股價來計算,股息率分別達5.32%(A股)和7.49%(H股);年度分紅接近1100億元。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提質增量、擴面強效的方向沒有變。2024年工商銀行總資產較上年末增長 9.2%,其中人民幣貸款與債券投資增量均達 2.3 萬億元,體量龐大。在落實五篇大文章、支持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以及科技創新等工作中,工商銀行貢獻突出,充分發揮了金融主力軍的作用 。

在風險防控方面,保持夯基固本的力度沒有變。數據顯示,工商銀行不良資產與不良率均下降2個基點,撥備覆蓋率上升,且利潤正增長。劉珺稱,這表明工商銀行是憑藉真實的收入增長推動資本市場的正向回報。同時,劉珺指出,工商銀行去年覈銷資源使用達851億元,較以往多增124億元,這種不良資產與不良率下降、覈銷資源增加的“兩降一增”指標變化,彰顯出資產質量基礎愈發牢固,風險“安全墊”更爲厚實。

同時,工商銀行堅持守正創新、改革發展,聚焦於國際化和綜合化服務、現代金融服務、金融數字科技賦能三大領域重點發力,體現了三個“立起來”。

國際化、綜合化的全域和多元“立起來”。歷經30多年深耕,在國際化領域,工商銀行服務網絡覆蓋全球 4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1家境外人民幣清算行。作爲南非標準銀行第一大股東,工商銀行觸及非洲20個發達經濟體,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傢俱備市場競爭力。在綜合化領域,工商銀行主要子公司持有基金、金融租賃、保險、債轉股、理財等多種牌照,在各自行業佔據相應市場份額,形成了系統化的協同效應。國際化和綜合化板兩大板塊資產佔集團11.8%,去年校準境外機構和子公司定位,優化聯動機制,現營收貢獻 9.6%,稅前利潤貢獻 11%。未來,若國際化與綜合化佔比各提升2- 3個百分點,非商行收入來源將擴大 5-7%,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現代金融服務“立起來”。“如果我們的資產負債表永遠是一張以貸款爲主的資產和以存款爲主的負債形成的資產負債表,你會發現這張資產負債表比較重,它的靈活性和交易性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工商銀行一定要把現代金融服務業第二根支柱立起來,也是未來經營發展的第二條增長曲線。”劉珺強調。對此,工商銀行推出了全行業首份面向金融基礎設施客戶一體化服務方案,計劃開闢更多的新賽道,塑造更多的新動能,強化價值再發現、服務再提升。以服務金融基礎設施爲例,工商銀行作爲國內證券期貨市場最大代理結算銀行、銀行間市場最大投資承銷和交易商,依託清算、結算、支付、託管等基礎功能拓展,串聯投行、資管、財富、交易等新型業務,打造功能產品化、產品系統化、系統生態化、生態全球化的服務鏈條。通過這一舉措,“向內活化資產負債表結構,向外擴展資產負債表外延,實現表內表外聯動及全量業務覆蓋。”劉珺稱。

金融科技數字賦能“立起來”:金融科技是工商銀行的傳統優勢與核心競爭力。在“人工智能+”時代大背景下,工商銀行主動擁抱變革,努力以前瞻佈局加速模式創新與價值重塑。去年建成“工銀智涌”千億級金融大模型體系,應用於20多類業務、200 多個場景,催生多種數字助手,承擔工作量等效4.2萬人/年。去年交易助手端金融市場詢價交易筆數提升40%,對客交易效率提升三倍,今年將持續提升,在“人工智能 +”時代背景下創造更多價值。

直面低息差挑戰:“打造更加乾淨健康的資產負債表”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面臨着穿越低息差環境艱鉅繁重任務,這對於這麼大的資產負債表的銀行,壓力是可想而知的。這是打造一流銀行、領軍銀行、現代銀行、價值銀行的必經之路,所以工商銀行作爲領軍銀行,一定要闖出一條新路來。”劉珺在業績會上表示。

此前,劉珺曾在1月3日撰文表示,針對銀行業低水平“內卷”問題,要進一步強化自律管理,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要帶頭堅決不打“價格戰”。在低息差背景下,該文章引發業內廣泛討論。(詳見本報報道《工行行長劉珺:針對銀行業“內卷”,大行要帶頭堅決不打“價格戰”》)

姚明德稱,2025年工商銀行將在資產端和負債端協同發力,靠前對接落實各項宏觀政策,完善配套制度,突出“工”和“商”的主責主業,打造更加乾淨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努力將淨息差保持合理水平,着力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優化大類資產佈局:積極支持長週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以及符合風險偏好和經營策略的信用債投資,注重推動資產久期結構調整。

二是科學安排信貸投放:積極對接增量政策落地的實體經濟需求,做深做精做實 “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個人按揭、消費貸、信用卡透支等業務發展,助力提振消費。

三是做好資產負債成本管理:在減費讓利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提升風險定價水平,實施全口徑負債成本管理,杜絕“內卷式”競爭,主動優化期現結構和品種結構,提升服務客戶能力和水平,提高流動性資金、結算性資金佔比,實現銀行發展與社會效益雙贏。

業績會上,姚明德還表示, 2025年淨息差下行仍是行業共性,但下降幅度將收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從宏觀政策方面來看,資產端收益水平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2024年LPR三次下調,存量房貸利率也在調整,這些因素的影響在今年將逐步顯現。2025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更加適度寬鬆,旨在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這對銀行息差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銀行經營方面來看,負債端加強成本管控的效果逐步顯現。近年來全行業共同努力,資產端防止資金空轉,負債端落實“利率調整兜底條款”的自律倡議,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持續提升。從行業整體來看,息差收窄情況在 2024 年下半年已出現邊際改善。

從工商銀行自身方面來看,2024 年工商銀行主動加強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負債佈局調整,優化大類資產擺佈,強化負債成本管控,堅決不打價格戰。年末淨息差較上年末下降19個 BP,這一趨勢在行業內表現較爲優異。

關於2025年LPR 走勢,姚明德表示工商銀行基本判斷報價將繼續維持下調趨勢。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由市場供需關係、商業銀行報價以及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共同決定,其變動需平衡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銀行盈利能力和宏觀風險防控三重目標。近年來,存款利率傳導機制不斷暢通,政策利率下調後,帶動 LPR 跟隨調整,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商業銀行也將根據這一趨勢適時調整存款掛牌利率,降低負債成本、穩定息差水平,更好地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的關係。

科技金融和數字化雙輪驅動 豐富新質生產力版圖

在當今科技浪潮與政策大力扶持科技金融的時代背景下,工商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在科技金融領域與數字工行建設方面成果斐然。

分管科技領域的副行長張守川在業績會上着重介紹了工商銀行科技金融和數字工行的情況。他表示,工商銀行加快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機制,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重點從資源供給、服務機制、服務創新方面再加力、再提級、再加速。

資源供給再加力方面,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專項政策工具累計投放金額保持領先,AIC股權投資在試點城市實現全覆蓋,對科技型企業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餘額超過700億元。

服務機制再提級方面,工商銀行總行成立科技金融委員會,在同業中首家成立總行級科技金融中心,在全國設立25家區域性科技金融中心,2024年新設6家,基本覆蓋境內科創的“高地”。聚焦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重點客羣,開展“春苗”“秋實”專項行動。加強與國家科技部等部委合作,強化對重點科技項目的金融支持。

服務創新再加速方面,工商銀行統籌運用“股貸債保”全週期、接力式金融服務,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設立800億元工銀科技創新基金,爲科技型企業全週期創新引入更多的耐心資本。創新打造基信貸、基投貸、科股貸三類特色融資場景,推出近半年就落地項目超過200個。探索開展“貸款+私募基金直投”,迭代專屬評級授信模型,推廣科技型企業自動化准入,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實現精準賦能。下一步,工商銀行將着力打造工銀科創金融服務生態平臺,着力創新產品,着力擴大科技型企業覆蓋面,加力服務培育新質生產力。

對於數字工行的最新情況,張守川介紹稱,工商銀行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爲推動全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持續推進“領航人工智能+”行動。他表示,近期工商銀行在同業中率先完成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並接入“工銀智涌”大模型矩陣體系,進一步豐富了工商銀行新質生產力版圖。具體表現爲三個方面:

一是建成企業級金融大模型技術應用體系。算力方面,建成同業首個自主可控的千卡規模AI算力雲,訓練推理效率達到業界領先水平。算法方面,形成十餘個大模型、2000多個傳統模型的算法矩陣,大數據存儲容量達530PB,大模型應用安全可控。

二是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規模化應用。已實現大模型在行業20多個主要業務領域規模化應用,落地場景超過200個,展示出人工智能技術對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例如在結算金融領域引入AI顧問,客戶諮詢響應時間節省79%。

三是初步形成行業級的AI應用範式。工商銀行立足金融行業的視角,基於應用實踐,總結形成了以智能中樞爲核心,靈活組裝數據分析、文檔撰寫、智能搜索、決策支持等專項能力的應用範式,推出了工程化的解決方案,支持應用場景快速落地,並率先向部分銀行同業賦能輸出。

張守川表示,未來工商銀行將進一步提升“工銀智涌”核心技術能力,推動AI應用提質擴面上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