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金價開年“狂飆” 銀行、險企如何出手
在2024年漲潮20%的黃金價格,仍在持續“狂飆”。
2月7日,國際金價創下2883.16/盎司美元的歷史新高;次日維持高位,最高觸及2910.60美元/盎司。
截至北京時間2月10日下午18時21分,倫敦金報價2903.19美元/盎司,近一個月漲幅達7.95%。
國際金價推動下,上海黃金交易所同期黃金Au9999同期報價679.8元/克,近一個月上漲7.23%;
騰訊理財通顯示,周大福、老鳳祥、週六福黃金報價分別爲873元/克、869元/克、873元/克,日漲幅均在0.23%以上。
持續火熱的行情之下,不少金融機構也將矛頭對準了這塊“香餑餑”。
積存金門檻再提升
信風梳理公開信息發現,已有多家銀行在年後對黃金投資產品作出調整。
一是調整黃金積存金產品購買條件。
2月10日起,中國銀行積存金產品購買最小金額將由650元上調至700元,追加購買金額維持200元整數倍不變。
這是2025年首家公告上調積存金產品起購金額的銀行;更早之前,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國股行都曾在2024年頻繁調整積存金起購金額。
例如建設銀行2024年兩次上調黃金積存業務定期積存起購點,最低金額由500元增加至700元。
同年9月,農業銀行公告按金額定投農行存金通2號的購買起點,調整爲隨金價浮動方式,交易遞增單位維持10元不變;
寧波銀行、郵儲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也曾在2024年相繼調整積存金起購點,幅度在100元至120元之間。
從調整方向看,提高起購門檻可幫助銀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業務規模,避免在黃金價格大幅波動時,因過多小額投資者的進出而帶來較大的風險和管理壓力。
二是調整黃金賬戶業務相關利率。
2月12日起,招商銀行將調整黃金賬戶業務相關的利率,黃金賬戶活期年化利率、三個月期、六個月期、九個月期產品年化利率相比之前均有所下調。
對比目前利率,活期利率擬下調0.09%,三個月期利率擬下調0.2%,六個月期利率、九個月期、一年期利率均下調0.3%。
同時,招商銀行自2月17日起將上調黃金賬戶買賣交易點差,並稱“近期黃金價格波動較大,請投資者關注市場行情,理性投資。將根據市場情況對賬戶買賣交易點差進行調整。”
此前,興業銀行旗下研究機構曾指出,短期黃金估值和技術指標均已超買。
“金價季度滾動漲幅達到10、15、20%時,通常出現休整。”該機構稱,“上述三種漲幅,分別對應於2024年11月中旬金價低點,若2月中旬金價上漲至2810、2937、3064美元/盎司時。”
最新報價顯示,倫敦金已達2903.19美元/盎司,正迅速逼近漲幅15%對應的2937美元/盎司。
“目前黃金的價位處於高位,投資更需謹慎。”招商銀行一位客戶經理對此表示。
10家險企拿到“入場券”之後
從長期來看,我國或仍有資金持續涌入黃金市場。
有分析師指出,央行重回“購金之路”,若無意外因素,短期很難中止。“參照央行外匯儲備中的黃金資產佔比,未來仍可能有動力在合適時間內購入黃金。”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月末黃金儲備已達7345萬盎司,爲連續第三個月增持黃金。
另據中國黃金協會披露,2024年央行累計增持黃金44.17噸,截至2024年底,我國黃金儲備達2279.57噸,位居全球第6位。
作爲中長期“耐心資本”的險資,在未來也可能陸續參與黃金投資。
目前金融監管總局已印發《關於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允許10家試點險企以中長期資產配置爲目的,投資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現貨、延期合約及相關衍生品。
《通知》要求,試點保險公司投資黃金應當靈活運用大宗交易、詢價交易、競價交易等方式分期分批建倉,避免因異常交易行爲對市場造成衝擊;
並規定,本輪試點投資上限爲險企在管總資產1%。
據10家試點險企體量估算,《通知》帶來的險資體量上限應在2000億元左右,約合全球存量現貨黃金ETF的8%。
“資產荒”持續加劇的背景下,投資黃金的“鬆綁”,對險企而言可謂是“久旱逢甘霖”。
有專家指出,黃金作爲長期資產與保險資金配置需求具備一定匹配度,可有效分散保險資金的投資組合風險。
早在2018年,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協會副會長曹德雲就曾指出,險企作爲金融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對黃金資產配置具有較爲濃厚的興趣。
從海外經驗看,美國、歐洲、日本等大型保險公司通常將黃金納入投資組合,用於對衝通脹和利率風險。
即便在險資配置黃金未獲“鬆綁”的環境中,亦有險企通過黃金相關股票或基金,參與市場。
例如2021年,人保資產就曾設立行業首個投資於黃金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的組合類資產管理產品。
彼時人保資產表示“黃金投資需求顯著,市場潛力巨大。”
2024年末,曹德雲再度公開表示“險資投資黃金已成爲行業內外的共識和期待,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成爲黃金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和參與者。”
一位大型險企人士透露“不少頭部險資一直都想配黃金,以前不讓,現在的問題是價格太高。”
“黃金貨幣錨的屬性對險資而言很友好。”該人士稱,“長期看,險資態度可能還是樂於擇機配置,如果達成金價繼續長期向上的共識,機構可能用類似於定投的方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