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價探底仍在持續 礦企出招應對風險
◎記者 李少鵬
據Mysteel數據,6月24日,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格區間在59200元—61200元/噸,較上一個工作日略有上漲。今年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從年初的7.5萬元/噸附近一路下滑,近期在5.9萬元/噸至6萬元/噸區間反覆震盪。自2022年11月最高突破60萬元/噸後,碳酸鋰價格已持續下跌了兩年多時間。
價格跌跌不休,碳酸鋰生產企業的經營壓力也是持續增加,但中長期巨大的市場需求,還是讓產業鏈公司抱有信心。記者看到,相關企業正通過內部資源整合、加快自有礦開發、優化生產工藝等舉措應對“寒冬”,以期在下一輪上升週期中佔據有利位置。
行業進入加速“洗牌期”
“眼下碳酸鋰還是能正常出貨,但都是長協客戶,銷售價格還要在第三方平臺指導價基礎上給予一點折扣。”談及近期碳酸鋰行情,青海某萬噸級碳酸鋰生產企業人士直言,公司也通過調整銷售節奏等方式進行“挺價”,但收效甚微。
“價格下跌期,頭部企業還能憑藉較強的採購議價能力和上游資源掌控能力壓低一些成本,而中小企業則因資金緊張、技術滯後,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湖南某鋰礦企業高管表示,鋰價失守6萬元/噸,已跌破大部分鋰鹽企業“盈虧平衡線”,能堅持的企業多是因爲在上一波大行情時攢下了“老本”。
眼下,鋰行業已步入深度調整期,受供需失衡、價格波動、技術迭代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鋰行業競爭呈現“價格戰+整合潮+技術迭代+地緣博弈”的特徵,一方面頭部企業通過併購、技術升級鞏固地位,另一方面高成本產能的離場正在不斷上演。
江西宜春某頭部碳酸鋰生產商2024年底就已全面停工,目前該企業因拖欠供應商貨款、未履行客戶訂單等問題已被訴至法院,企業已無法正常運轉。記者獲悉,因鋰雲母生產成本相對較高,除少數自有資源企業勉強維持外,目前江西多數碳酸鋰生產商均處於停產狀態。
“按照眼下的價格來看,行業洗牌應該加速進行。”有業內人士表示,隨着高成本產能的逐步退出,行業競爭將促使企業間的併購重組活動增多,鋰行業集中度肯定會有所上升。
礦企積極出招應對
面對鋰價持續下行的嚴峻挑戰,堅持長期主義的鋰礦企業積極運用多種策略,降本增效,加強風險管理,積極應對鋰價下行的不利局面。
雅化集團6月17日晚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將全資子公司四川雅化鋰業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爲“雅化鋰業集團”,並將涉及鋰業務的5家子公司股權一併無償劃轉至雅化鋰業集團。
雅化集團此番內部整合正是爲了提升抗風險能力。公司披露,本次股權整合是爲將集團鋰礦勘探、採選、鋰鹽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市場銷售等業務集中統籌,可有效提升集團鋰產業各公司業務運營效率,降低業務協同成本。
鋰礦龍頭天齊鋰業在把降本增效作爲重點工作的同時,還希望通過豐富產品結構抵禦鋰價波動帶來的影響。天齊鋰業正積極佈局以金屬鋰、硫化鋰等爲代表的新材料,完成從“鋰資源供應商”向“新材料解決方案提供者”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相關材料的研發。
“在鞏固碳酸鋰、氫氧化鋰等核心產品優勢的基礎上,將持續推出更多契合市場需求、具備商業化潛力的新材料產品,打造面向未來的產品矩陣,夯實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天齊鋰業相關人士表示。
有熟悉碳酸鋰產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頭部企業中大多都在推行“鋰礦+鋰鹽”一體化發展模式,甚至延伸到下游正極材料、鋰電池,此舉可進一步優化成本,提升行業競爭力。
以鹽湖股份爲例,公司未來將重點拓展鋰板塊產能,依託控股股東中國五礦全產業鏈優勢,積極推進產業鏈延伸,向系列化、高質化、多樣化方向發展。A股某鋰礦企業高管則向記者表示,不排除通過投資或收購鋰電池材料加工、電池製造等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條,增強對市場的控制力和議價能力。
由於鋰價下行,碳酸鋰期貨已成爲產業鏈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重要工具。相關公司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提前鎖定碳酸鋰銷售價格,從而減少市場波動對企業經營產生的不利影響。
逆週期“蓄力”鍛造韌性
近期,大中礦業擬投資10億元建設年產3000噸金屬鋰電池新材料項目的消息引起市場熱議。
大中礦業敢於在此時投建新項目的底氣正在於其可實現原料自給自足。公司表示,在臨武縣已擁有324萬噸碳酸鋰當量,並配套建設鋰礦採選及碳酸鋰加工項目,形成採選冶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這正是公司搭建鋰電新能源材料產業的基礎。
鹽湖股份的新項目正在步入收穫期。據公司最新披露,目前新建4萬噸基礎鋰鹽一體化項目取得關鍵進展,核心吸附提鋰裝置已順利完成中交(指項目在建設完成後,施工單位將項目移交給業主單位),爲後續試生產奠定堅實基礎。根據年初規劃,該項目年內將達成3000噸生產目標。
“從資源開發到鋰鹽生產的一體化企業,肯定具備一定成本優勢。”四川某鋰礦企業人士告訴記者,未來鋰行業將向高集中度、全球化佈局、低碳化製造方向發展,企業需在資源控制、成本優化、政策適應等方面持續發力以保持競爭力。
從鋰礦企業在行業下行時的積極表現來看,參與者對產業前景依舊充滿信心。
“供需預測是動態變化的,在當前鋰價已接近部分礦山成本線的背景下,若有部分資源端產能因成本壓力出清將直接影響供需結構。”藏格礦業相關負責人認爲,從需求端來看,電動汽車智能化大勢所趨,儲能市場大有可爲,固態電池、具身智能等技術革新有望提供新增長極,鋰鹽需求長期增長的態勢並未改變。
轉自: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