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張照片背後的老舊小區煥新夢
“我這裡有3張照片,一張是銀川市興慶區一個老舊小區,一張是金鳳區良田鎮公交站,還有一張是銀川市長城商務樓,都因爲建設時間長,地震發生後牆體出現裂縫……”3月5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寧夏代表團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李鬱華代表拿出調研中拍攝的3張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自2024年9月以來,銀川市金鳳區共發生3次4級以上地震。“寧夏有23.5萬幢建築物建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建造標準低、抗震能力弱,佔建築總量的近10%,經歷頻繁地震後抗震性能進一步降低,急需進行更新改造加固。”李鬱華介紹,經統計,地震已在銀川市造成老舊房屋牆體裂縫、地基下沉、牆皮脫落等安全隱患7599處,供熱、供水等老舊地下管道爆管400餘處,還存在不同程度的錯位移位,給羣衆生產生活造成現實威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修復建設、更新改造。
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一直致力於羣衆住房的安居宜居。2024年,改造老舊小區、低收入羣體危房、抗震宜居農房等3.5萬餘戶,羣衆期盼多年的北塔城中村改造項目開工,14萬困難羣衆圓了安居夢。2025年,將開展城中村改造專項行動,年內完成6000套改造計劃,力爭3年內全部啓動五市市轄區城中村1.2萬套改造任務。開展住房安全專項行動,改造老舊小區1.5萬戶(套),確保城鄉危舊房、自建房、不抗震房和震損房隱患排查整治到位。
“寧夏自身基礎差、財力弱,迫切需要中央給予專項資金支持。”李鬱華懇切地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李鬱華建議國家有關部委考慮寧夏是西部民族地區、欠發達的實際,在城中村、危房、老舊小區改造及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專項資金支持方面給予傾斜。(記者 何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