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剷除脂肪肝!47歲男靠2地板動作 體脂也狂降10%
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會增加罹患脂肪肝、糖尿病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內臟脂肪多易增加脂肪肝與罹患糖尿病風險。減重醫師蕭捷健分享有一位47歲中廣身材的男子,靠着家中地板與一點決心,交替進行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2種運動,在3個月內,甩掉大肚腩與脂肪肝,同時也減去10%的體脂肪,變成一名腹肌男。
蕭捷健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上述男子原本腰圍過粗,有脂肪肝等內臟脂肪過多問題,男子所採取的運動策略是週一、週三、週五進行伏地挺身,週二、週四、週六做仰臥起坐,週日則是休息,每次都做幾組,做到沒有力氣爲止。
蕭捷健表示,男子並沒有上健身房,而是靠着家裡地板與一點決心,來拉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在3個月內持續運動下,共減掉10%的體脂肪,不僅原本的大肚腩不見了,還練出了腹肌,就連脂肪肝也因此消失。
除了進行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肌力運動之外,蕭捷健表示,有研究發現,每天吃10克的可溶性纖維,內臟脂肪就能夠減少7.4%。蔬菜、菇類、秋葵等遇水會變得黏黏的纖維食物都算,每餐只要吃1碗糙米飯,加上2至3碗蔬菜,就能攝取到足夠的可溶性纖維。
國健署在網站中指出,內臟脂肪過多會導致腹部肥胖,也就是腰圍過粗,而且內臟脂肪活性大,會釋出遊離脂肪酸,流入肝臟導致胰島素阻抗,就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其他各種代謝性疾病的機會。
國健署建議成年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約35吋)、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約31吋)。正確測量腰圍方式分以下3個步驟。1.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2.皮尺繞過腰部,調整皮尺高度在左右兩側腸骨上緣(側腰骨盆上端骨頭)、肋骨下緣的中間點,並讓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緊貼而不擠壓皮膚。3.在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