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超音波一照白亮亮 10歲男童罹脂肪肝
10歲童每天1杯手搖飲,赫見脂肪肝,醫揭肥胖危機:恐性早熟。(示意圖/AI生成)
10歲陳小弟體重50公斤,平常愛吃白飯、炸物,1天1杯手搖飲更是標配,下課後固定去安親班,回家後則會打電動,沒有運動習慣,日前因感冒就醫,檢查發現體重50公斤、BMI達25,進一步腹部超音波檢查竟有脂肪肝。
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兒科主治醫師張毓珊表示,臺灣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家長也要養成正確觀念,不能再認爲「小時候胖不是胖」。(曹婷婷攝)
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兒科主治醫師張毓珊表示,臺灣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在國際上更居前段,根據2017年至2020年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小到高中學童體重過重及肥胖比例已達3成,遠高於鄰近的日本7.9%、新加坡13%、香港19.9%、韓國22.7%。
另,依據世界肥胖聯盟調查結果,臺灣男童過重及肥胖率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33個會員國家中排行第6,女童排名第12,顯示臺灣在這方面的挑戰相當嚴峻,亟需社會各界重視。
張毓珊以陳小弟爲例,平日喜歡吃白飯、炸物,1天1杯手搖飲料,下課後就直接去安親班,回家常打電動到很晚才睡覺,沒有運動習慣,導致脂肪堆積在肝臟,進而影響健康,經醫療團隊爲他量身打造健康管理計劃,生活習慣調整3個月後,陳小弟已成功減重5公斤。
張毓珊提到,許多父母仍抱持「小時候胖不是胖」觀念,認爲兒時白白胖胖是累積「抽高」本錢,但研究顯示肥胖兒童未來成爲肥胖的成年人機率是正常體位兒童的5倍,且肥胖還與性早熟有關,導致提早進入青春期,縮短身高增長的時間,影響身高發展。
此外,對女孩來說,肥胖還可能增加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羣(PCOS)的風險,進而可能影響未來生育能力,尤其,兒童肥胖也與脂肪肝存在密切關聯。
張毓珊指出,兒童肥胖成因與遺傳、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息息相關,且頻繁外食、攝取高熱量與含糖飲料等,加上長時間使用3C產品、缺乏運動及睡眠不足等,也是導致兒童體重失控的因素。她呼籲,家長應以身作則,減少外食與高熱量食物攝取,鼓勵飲食均衡、適度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多從事戶外活動及運動,才能促進健康發展,有效遏止兒童肥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