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億元對賭“壓頂” 電商SaaS ERP龍頭四闖IPO“困境求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在中國電商SaaS ERP市場,聚水潭以24.4%的市佔率穩居行業第一。然而其資本之路卻並不順遂。
日前聚水潭第四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刺。這距其2023年6月首次遞表,已過去了近兩年時間。
回溯至2020年,聚水潭順利完成融資後,估值一路飆升至60億元。在此期間,阿米巴、紅杉、高盛、中金等衆多知名投資機構紛紛伸出橄欖枝,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關鍵階段注入資金。截至本次IPO前,這些投資機構合計持股比例約爲47.2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深入瞭解發現,聚水潭與投資方簽訂了對賭協議。若聚水潭在2025年底前未能成功上市,或將觸發高達31.44億元優先股的贖回條款。該條款一旦觸發,聚水潭將面臨嚴峻的現金流考驗。
除此之外,公司營銷費用居高難下、對第一大提供商高度依賴、技術迭代與客戶需求適配壓力、行業競爭加劇等隱憂亦不容忽視。
在此背景下,能否成功登陸港交所,或將成爲聚水潭的“分水嶺”。進一步,有助於擴大市場份額;反之,可能陷入資本困局。
SaaS ERP市佔率第一
從財務表現看,聚水潭近幾年收入持續增長。
2022-2024年,公司總收入分別爲5.23億元、6.97億元和9.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31.9%。
其中,核心的SaaS業務收入從2022年的4.98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8.78億元,佔總收入比重始終保持在95%以上。
分產品來看,以ERP爲核心,聚水潭打造了一站式的電商SaaS產品體系。核心產品聚水潭ERP集成訂單管理系統(OMS)、倉儲管理系統(WMS)、採購管理系統(PMS)、分銷管理系統(DMS)等功能,可集中管理來自不同渠道(直銷、在線分銷和線下分銷)的訂單。
2024年,公司ERP產品收入達7.65億元,佔同期總收入的84%,是聚水潭的收入支柱。
收入增長的同時,聚水譚也經歷了從虧損到盈利的轉折。2022年公司淨虧損5.07億元,主要源於研發投入和銷售擴張;2023年虧損收窄至4.9億元,2024年終於實現淨利潤0.1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毛利率也在逐年提升。其整體毛利率水平從2022年的52.3%提升至2024年的68.5%。其中,SaaS業務毛利率從2022年的53.3%提升至2024年的69.9%。
招股書顯示,聚水潭構建了覆蓋全國的客戶網絡,由約2200人組成,涵蓋銷售人員、實施工程師和售後服務團隊。
公司客戶包括傳統電商商家及直播電商商家。近三年,大部分客戶(超過60%)爲日均訂單超過100單的大型商家。
截至2024年,公司已助客戶對接全球超400個電商平臺。2024年服務SaaS客戶88400名,淨客戶收入留存率115%。去年“雙11”期間處理訂單約16億份。
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按2024年的相關收入計,聚水潭是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提供商,佔據24.4%的市場份額,超過其他五大參與者的總和。按2024年相關收入計,聚水潭是中國第二大電商SaaS提供商,佔據7.1%的市場份額。
對賭協議壓頂
雖然近年來財務表現持續改善,但坎坷的上市之路,讓聚水潭仍面臨對賭協議中約定的上市期限壓力。
回顧公司創業歷程,公司創始人駱海東在1995年獲得上海大學理論電工專業碩士學位後,曾就職於晟訊科技和嘉興麥包包,積累了較多ERP行業經驗。
2014年1月,他與老同事賀興建共同創立聚水潭,初期團隊僅9人。
2015年,公司推出SaaS ERP企業版,涉足電商SaaS領域,當年即完成天使輪融資,由上海阿米巴佰暉、陳昊輝及吳宵光投資。
此後,聚水潭進入融資加速期。Pre-A輪和A輪融資吸引了湖州萬漉、福州阿米巴等機構加入,投後估值提升至2.5億元。
2018-2019年,B1輪、B2輪、B3輪融資接踵而至,蘇州圓璟、杭州圓璟、紅杉智盛等知名機構紛紛注資,合計募資約2.78億元,投後估值躍升至27.5億元。
2020年是其關鍵轉折點,公司完成C輪融資,高盛、中金共贏基金和藍湖資本等重磅投資者以2.86億元注資,投後估值達60億元。
爲籌備上市,聚水潭在2021年進行了重組。公司在開曼羣島註冊成立爲獲豁免有限公司,成爲集團的控股公司,並通過一系列股權調整和架構優化,形成了以開曼公司爲核心,下轄香港TrueValueLimited等中間控股公司,最終控制上海聚水潭等境內運營實體的架構。
重組過程中,原有股東的股權通過換股方式轉入開曼公司,其中創始人團隊通過BlackTea Limited等實體持有約52.79%的股份,阿米巴、紅杉等機構持股約47.21%。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底,駱海東因離婚糾紛導致其持有的19.65%股權被凍結,直至2022年解凍,成爲其推進上市進程中的一段插曲。
2023年、2024年,聚水潭多次衝擊港股IPO,但均面臨業績虧損的壓力。
與此同時,公司對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記者注意到,聚水潭與現有股東訂立股東協議,即對賭協議,明確了優先認購權、共同銷售權、反攤薄權、股份回購權及清算權等股東權利。
2025年5月20日,公司與股東重新簽訂了協議,再次約定了投資者的知情權、優先認購權、清算權、登記權及贖回權。
根據協議,港交所退回或拒絕其IPO申請、公司撤回IPO、在IPO失效後六個月內不向港交所續期、或未能於2025年12月31日之前在聯交所完成上市,投資者的贖回權則自動恢復。
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爲31.44億元。
換言之,若聚水潭未能在年底前成功上市,或將面臨現有股東贖回帶來的較大資金壓力。
“儘管公司目前賬上現金充裕(10.85億元),但優先股贖回風險仍可能動搖投資者信心。因此,此次IPO不僅是融資需求,更是維繫資本信任的關鍵一役。”有TMT領域的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多項風險猶存
除了對賭壓力之外,在IPO背後,聚水潭還面臨着諸多挑戰和風險。
首先,公司的技術迭代與客戶需求適配壓力始終存在。電商行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電商平臺(如新興直播電商平臺)、商業模式(如社交電商)和營銷渠道不斷涌現,商家需求從單一訂單管理向智能化決策、全渠道營銷等方向升級。
2022-2024年,聚水潭研發開支分別達2.34億元、2.34億元和2.4億元,佔收入比例分別爲44.8%、33.6%和26.4%。雖然研發的絕對值未曾滑落,但佔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若未來研發效率不及預期,可能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
公司高度依賴單一第三方IaaS雲服務提供商,2024年該供應商佔採購總額的50.3%,爲最大供應商。若該供應商出現服務中斷、價格上調或數據安全問題,可能對公司平臺的可用性、成本結構和客戶信任度產生連鎖反應。
公司還面臨着競爭加劇與市場份額侵蝕的風險。儘管聚水潭在中國電商SaaS ERP市場佔有率領先,但行業第二名以11.8%的份額緊追,且傳統ERP廠商(如用友、金蝶等)加速向SaaS轉型,可能憑藉原有客戶基礎和品牌優勢分流客戶。與此同時,電商平臺自研ERP產品(如阿里系)雖目前以互補爲主,但未來不排除轉向競爭,加劇市場爭奪。
公司營銷費用居高難下也帶來了風險。2022-2024年,公司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爲3.14億元、3.33億元和3.7億元。公司表示,倘若無法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開展銷售和營銷活動,則可能會產生相當大的營銷開支,這可能會對其業務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上述分析師表示,在電商SaaS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聚水潭需以技術爲矛、資本爲盾,在激烈競爭中鞏固護城河。其長期價值不僅取決於短期IPO結果,更在於能否持續創新,成爲電商數字化生態中不可替代的基礎設施服務商。
而此次上市,除了對賭協議壓力外,也是聚水潭化解上述風險的契機。招股書顯示,其本次IPO募資擬用於強化研發能力、加強銷售及營銷能力、戰略投資以及一般公司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