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字頭、分紅型產品密集上架,存款降息後銀行理財花式“搶錢”,31萬億市場短期或仍擴容
財聯社5月26日訊(記者 郭子碩)5月20日,多家國有大行及部分股份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部分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1%”。存款搬家持續的大背景下,各家銀行理財公司“搶錢”策略已然明晰。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目前距離存款降息落地還不到一週,各家銀行理財公司已經以兩大策略開啓資金爭奪戰:一方面密集推出較長封閉期的理財產品,部分理財公司通過“固收+非標”策略配置,配置一定比重的非標債權資產,錨定超過“3%”的比較基準收益水平;另一方面更多理財公司加入理財產品分紅創新,推出按月、按季分紅的理財產品,爲投資者提供一定現金流。
早在5月中旬,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全行業的理財規模已突破31萬億大關。業內一致認爲,存款利率走低,也將進一步爲理財公司吸引資金打開空間。當前理財規模突破31萬億後,短期來看仍有擴容空間。然而,隨着未來利率持續走低,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業績可能將進一步承壓。
資產配置“非標策略”、創新“分紅”兩端發力
存款利率下調後一週,多家機構推出長期限“固收+”銀行理財產品,一年期、兩年期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上限多在3%左右。梳理來看,多款理財公司產品投向“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與此同時,多家理財公司在持續創新產品模式,加大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過去一週,包括農銀理財、徽銀理財、渤銀理財在內多家理財公司發行非標策略爲主的“固收+”產品。
其中,農銀理財當前發佈“農銀安心·靈瓏2025年第9期理財產品(鑫享)”,投向精選高等級非標、信用債等固定收益類資產;徽銀理財發行“智盈添金目標盈19號理財”,其中投向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比例不超過50%;渤銀理財的“財收有略系列固定收益類二年封閉式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高於產品淨資產的49%。
從產品期限來看,上述三項產品的產品期限分別爲755天、330天、742天,業績比較基準(年化)分別爲2.55%-2.95%;2.5%-3.5%;2.65%-3.35%。其中,徽銀理財的“智盈添金目標盈19號理財”設置目標止盈收益率在3.00%。
除了在資產配置上做厚收益外,越來越多的理財公司在產品支付上創新。農銀理財5月22日首次發佈分紅類理財產品農銀理財“長輩悅享”主題產品。據介紹,產品成立滿三個月後,公司可根據產品實際運作情況按月進行現金分紅。該產品的期限爲390日,業績比較基準爲2.5%至3.00%。
除農銀理財外,上銀理財、蘇銀理財也有分紅型理財產品。比如,上銀理財的安心頤選長盈3年(悠享分紅款),蘇銀理財的恆源封閉三年鑫利系列產品等。
固收類理財成“存款搬家”好去處,公司業績或繼續承壓
上週,多家銀行下調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通知存款等多種產品類型。其中,定期存款下調幅度在15BP至25BP之間,兩年期及以下期限存款降幅15BP,三年期、五年期存款降幅25BP。對此業內認爲,理財投資回報高於存款,存款搬家或持續。
普益標準研究員張璟晗告訴財聯社記者,伴隨5月LPR及定期存款利率全面下調,多家國有大行將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調至0.95%以下,銀行理財較存款的收益優勢使得部分資金進一步搬家流向理財市場,其中現金管理類和短期限純債理財或成爲主要承接溢出資金的理財品種。
業內人士認爲,從接下來的配置策略來看,時間換空間的策略依舊會延續。有股份行理財公司人士認爲:“今年普遍都是拉長了期限,比如一年期和三年期。機會點還是在‘固收+’。”有城商行理財公司人士表示,縱向來看公司的理財產品期限還在拉長。當前,公司主推的理財產品期限在一年期。長期限策略可以用時間換空間,可以爭取更優的資本利得。
不過,張璟晗也指出,隨着未來利率持續走低,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業績可能將進一步承壓。一季末,固收類產品存續規模佔總規模的近97%,中低風險產品佔據主導的結構使得理財市場主要依賴存款和債券這類固定收益類資產獲取收益,而隨着未來利率持續走低,以國債收益率爲代表的無風險利率和存款利率下行,也將使主要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進一步承壓,今年以來已有多家理財機構相應調降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調整投資者的收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