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1”時代,銀行理財公司這類“3”字頭產品仍在熱銷,背後隱含技術操作

財聯社2月8日訊(記者 郭子碩)春節前後,年終獎、壓歲錢集中發放。部分理財產品的“花式操作”也在集中釋放。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定存利率、餘額寶收益率已經全面進入“1”時代的情況下,近期多家銀行推出的“精選理財”榜單中,卻不乏七日年化收益率超過3%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這種“節日效應”下的高收益理財產品,究竟是天降餡餅還是另有隱情?

現金管理類理財收益率超3%?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多隻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在“3”字頭。比如,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80號的最新七日年化收益率爲3.13%,中郵理財·郵鴻寶23號的最新七日年化率爲3.29%。

進一步細究則可發現,此類高收益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較爲一致的特點是:發行前期仍是高收益率,一段時間後產品收益率終會回落。

以某國有大行近日推薦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爲3.28%的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80號爲例。2024年12月3日,該產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漲至3.39%,隨後一度下滑至1.23%,並長期維持在“1”字頭。直到今年除夕該產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迴歸“2”字頭,達2.09%。隨後,短短五天,七日年化收益率再次衝高至“3”字頭。截至2月6日,該產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爲3.13%。

該現象並不罕見。今年新發的中郵理財·郵鴻寶23號於1月22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爲3.39%,在2月4日一度跌至3%,隨後於2月5日漲至3.31%,當前的七日年化率爲3.29%,仍未觸及早期七日年化收益率。

“現金管理類理財3%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都是階段性的,有一定季節性,後面都會掉下來。”有國有大行零售個人金融業務部人士透露,常規來看,現金管理類的這些產品多是保持在1.5%~2.2%之間。這類產品收益相對低一點,是有隨時贖回需求的客戶選擇偏多。

高收益背後的“技術操作”

多名理財人士均認爲,現金管理類產品七日年化率超過3%都難以長期持續。部分2%左右的或能維持一段時間。一般地,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多投向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債券等具有良好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工具。這類資產的特徵正是穩健、低波。對應來看,這類資產的利率也比較低。

有股份行理財公司人士透露,當前部分理財產品所呈現的 3% 收益率具有偶發性,多數依賴一定的“技術操作”。究其原因,是底層資產實際收益未能達到相應水平,此類高收益率多由短期操作推高所致。

據財聯社記者瞭解,推高收益率的操作主要包含兩種方式:一是資產配置操作,二是交易策略運用。舉個例子,部分債券購買時市場利率下行迅速,債券價格上升,從而產生浮盈。不過,這兩種方案的實施要求產品規模比較小,這樣才能做到只需少量資金和資產調整,就可在短期內提升整體收益率表現。

但該人士也強調,正因爲依賴產品規模較小這一特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很難持續穩定在 3% 以上。一些小動作雖然能在短期內對收益率產生積極影響,但終究難以改變底層資產實際收益狀況。隨着時間推移和市場變化,收益率迴歸更爲合理的水平將是大概率事件。

專家也提醒,投資者應理性看待收益率,避免被短期高收益迷惑。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對財聯社記者強調,中小公司通過高收益吸引客戶,不具備可持續性,反而可能導致其他理財公司爭相效仿,變成“收益比賽”。不利於市場形成良性競爭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