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名家瞭望/重現川普榮景…沒那麼容易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對美國及全球經濟有何意義?我現在雖未預測股市將會崩潰,但對川普第二任期的展望絕對沒有比第一任更樂觀。無論他採取哪些國內政策,他所面對的經濟情勢都遠比八年前更具挑戰性。

首先,全世界情勢比當時動盪得多。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造成的動盪遠甚於俄羅斯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半島,而且川普上次主政時中東情勢相對穩定,現在則陷入區域衝突。同時中國大陸對鄰國採取更具攻擊性的立場,南海在未來幾年爆發對抗的風險高到令人難安。

再者,從川普第一任期以來,美國政府負債已大幅增加;而他任內的減稅政策與新冠疫情因應措施,已使政府負債在前總統拜登上臺前就大幅增加。全球實質利率在2016年時處於歷史低點,現在則大幅上升。實質利率急升,尤其是長期利率,已粉碎兩黨人士認爲負債增加可能成爲「白吃午餐」的幻覺。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測,未來幾十年高利率將使美國的赤字平添2%-3%,這還是樂觀的預測。

即使是在川普自己形容的「空前偉大」經濟之下,仍難以確定經濟成長能與政府負債續增攜手並進。關稅雖可能提高稅收,但川普已提出一連串成本高昂的措施,例如取消小費及社會安全所得的稅負等,可能使國家負債增加7.8兆美元。

當然,川普第二任可能會採取一些改善措施,例如大幅鬆綁在歐巴馬及拜登主政時期過度擴張的法規,尤其是加密貨幣。但川普的激進作法,又可能使加密貨幣所受的監督太過無力。

川普也可能借由「霸凌」北約盟國,要求各國分擔更多軍費,減輕預算壓力。但當今地緣政治情勢極不穩定,美國也須提高本身的國防支出。

美國經濟也面臨強勁的國外逆風;雖不致引發衰退,但可能壓抑未來成長。中國大陸房市泡沫崩潰後,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可能降低。儘管中國大陸影響力依然強大,金融困境卻與日本花了數十年才解決的危機高度雷同。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三大成長支柱: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對中國大陸出口,及美國的安全保證,都因俄烏戰爭而遭削弱,經濟遭遇困境,2023年陷入衰退,2024年亦然。政壇也陷入動盪,結果可能使政權向右轉,與美國的轉向類似。

如此一來,「川普榮景」能否重現?有可能,但沒那麼容易。儘管川普承接了相當熱絡的經濟,且短期刺激政策可能使他主政的第一年經濟快速成長,但這股動能可能相當短命。

隨着全球經濟成長減弱、地緣緊張升高,種種挑戰即將紛至沓來。若新政府當真羅致諸多缺乏經驗的成員,可能難以克服這些經濟障礙。一旦如此,「川普時代」所出現的任何榮景,都可能使迅速被經濟衰退所取代。

(作者Kenneth Rogoff是哈佛大學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教授、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