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濱州好醫生張金芳:紮根鄉土的健康“守門人”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9日訊 今天是第八個中國醫師節,今年的節日主題是“德馨於行,技精於勤”。近日,濱州市公佈2025年“濱州好醫生、濱州好護士”名單,濱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劉寶珍、濱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張金芳等20名同志入選。

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弘揚衛生健康崇高職業精神,自2021年以來,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衛生健康委聯合開展“濱州好醫生、濱州好護士”推薦評議活動。截至目前共選樹出“濱州好醫生、濱州好護士”各70人,其中有8人獲評“山東好醫生、山東好護士”“齊魯最美健康衛士”。他們“醫”心爲民,用奮勇的擔當牢記生命的囑託;他們醫德爲先,用無疆的大愛護佑生命的尊嚴;他們醫技在手,用精湛的醫術延續生命的希望;他們醫命在身,用“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承諾築牢生命防線。

從內科臨牀的紮實起步,到紮根基層創辦兒科的開拓之舉,再到深耕中西醫結合的探索之路,濱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張金芳的行醫軌跡始終循着鄉親們的健康需求延伸。如今,她以年均13000餘人次的診療量,用日復一日的堅守,成爲鄉親們心中最可靠的健康“守門人”。

忠誠敬業,好在“零差錯”的生命護佑者

“是張醫生救了我的命!”青田街道北辛莊村的劉大爺逢人就誇的救命醫生就是張金芳。二十多年前,劉大爺因胸悶來到醫院,在拍片過程中病情突然惡化,出現明顯的張力性氣胸症狀,加之他有結核病史,情況萬分危急。當時基層衛生院沒有閉式引流裝置,不具備搶救條件。聞訊趕來的張金芳沒有慌亂,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和臨牀經驗,迅速將現有的輸液器、生理鹽水瓶等器材做了消毒處理後對患者實施胸腔減壓,劉大爺終於轉危爲安。從此,張金芳便被衆人稱爲“救命醫生”。

有次深夜,一位年輕母親抱着3歲的女兒急匆匆來到醫院。值夜班的張金芳看到孩子煩躁不安、吸氣性呼吸困難,在詢問發病過程後判斷孩子是急性喉炎。她果斷給予霧化吸入、靜脈輸液激素類藥物。經過幾番調整治療方案,40分鐘後女童病情得到緩解。張金芳又馬上與濱醫附院兒科專家取得聯繫,爲患兒做好綠色轉診通道。那位年輕母親感激不盡,不停說“小醫院裡原來也有大醫生”!

也正是這次的驚險救治,讓張金芳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基層衛生院缺少兒科醫生的現狀像一塊巨石壓在她的心頭。她主動進修兒科學,創建基層兒科,成爲高新區唯一的兒科醫生。

披星踏霜,好在“多面手”的健康貼心人

張金芳是青田街道第七家庭醫生團隊隊長。爲了走好服務羣衆健康這條路,她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山東省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山東省中醫骨幹培訓班、山東省“1127”工程鄉鎮衛生院技術骨幹培訓班等課程學習,她還主動到濱醫附院神經內科跟崗,並考取了社會心理諮詢服務師資格,成爲鄉親們眼中的“多面手”醫生。

在家醫巡診脫貧人口時,張金芳遇到了獨居老年公寓的78歲老人高芳榮。當時老人因感冒引起喘憋不能活動。張金芳對老人進行體檢,考慮到老人既往病史,懷疑是慢阻肺急性發作,立即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吸入治療,並安排了輸液。一週後,老人病情穩定,患者女兒專程到醫院表達感謝。

挺膺擔當,好在“一團火”的志願排頭兵

作爲千名醫護下基層脫產幫扶醫師,張金芳擔負着對本轄區鄉村醫生和本院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她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助力學員醫師成長,通過門診示範、病房輔導提升學員醫師醫療水平。

張金芳的醫者仁心,更在公益之路上延伸。她和志願服務隊的同仁們走進學校、養老院、社區開展健康科普和應急救護知識宣傳。遇上有診療需求的羣衆,她便隨時把科普現場變成“臨時診室”,就地坐診開方。這份把診室“搬”到羣衆身邊的貼心,讓她和團隊被鄉親們親切地稱作“行走的醫生、流動的醫院”。

二十九載默默堅守,張金芳的足跡深深印刻在青田街道74個行政村的土地上,每一步都承載着“醫者仁心”的誓言。她以日復一日的行醫實踐,生動詮釋着“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初心,那是紮根基層的執着,是護佑鄉鄰的熱忱,更是一名醫者最動人的生命印記。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