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站好煙站最後一班崗 紮根煙田的堅守
時值六月,高溫烈日下,正是菸葉生長的黃金時節。走進禹州市朱閣鎮馬墳村的千畝菸葉種植田,一排排整齊的煙壟在陽光下延伸,翠綠的菸葉舒展着葉片,煥發出勃勃生機。朱閣菸葉工作站菸葉技術員楊建嶺揹着揹包,深一腳淺一腳地踩進煙田。明年就要退休的他,依然保持着三十多年來的老習慣——天不亮就往菸農的地裡跑。
“老楊,快來看看我家這壟菸葉!”馬墳村的郝大姐遠遠望見熟悉的身影,扯着嗓子喊起來。老楊三步並作兩步趕過去,蹲下身子仔細查看葉片上的斑點。粗糙的手掌輕輕摩挲着病葉,眉頭越皺越緊:“是花葉病,得趕緊處理。”他邊說邊從包裡掏出記錄本,快速寫下防治方案,“先用之前教授專家們推薦的病毒抑制劑噴灑,也要及時防治蚜蟲和薊馬避免傳染病害,千萬不能留後患。”
郝大姐看着老楊汗如雨下的面龐,忍不住關心道:“您都快退休了,還這麼拼幹啥?”老楊嘿嘿一笑,拍了拍沾着泥土的褲腿:“只要還在崗位一天,我就是菸農的技術員。這些菸葉是咱們的命根子,哪能眼看它們生病不管?”
像這樣的田間指導,技術員老楊每天都要重複無數次。作爲朱閣菸葉工作站有着三十多年經驗的“老把式”,他對菸葉種植的每個環節都瞭如指掌。從煙苗移栽時的間距把控,到不同生長階段的水肥管理,再到病蟲害的精準防治,楊建嶺總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最實用的方法,幫助菸農解決問題。哪怕是這些年纔開始推廣使用的“蚜繭蜂”也能講得頭頭是道,既讓菸農省了心,也讓土地減了負。
“跟着老楊學種煙,心裡特別踏實。以前遇到問題只能乾着急,現在有他在,我們種煙越來越有信心!”菸農老李頭笑着說。在老楊和朱閣菸葉工作站包村職工們的指導下,朱閣鎮的菸葉種植水平不斷提升,菸葉品質越來越好。近年來,禹州市菸草專賣局(分公司)朱閣菸葉工作站持續加強與菸農的緊密合作,除了技術指導,還積極完善煙區基礎設施,修建育苗工廠,新建和改建電烤房數百座,爲煙田種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奠定堅實的基礎。如今,朱閣鎮的菸葉種植面積已擴大到6000餘畝,不少菸農通過種植菸葉實現了增收致富。
這些年,老楊走遍了轄區內的每一塊煙田,誰家的煙田在哪,土壤特性如何,他都瞭如指掌。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菸農的需求和煙田的情況。“有問題隨時找我”是他對菸農最常說的一句話,無論白天黑夜,只要菸農一個電話,他準會第一時間趕到。
臨近退休的日子,老楊比以往更忙了。他不僅要指導菸農做好當前的田間管理,還主動承擔起“傳幫帶”的任務,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同事。在煙田現場教學時,他耐心地講解:“看菸葉的長勢,不能只看表面,還要摸、聞、聽,摸葉片的厚度,聞有沒有異味,聽風吹過時的聲音……”
有人問老楊:“都這年紀了,還弄得那麼忙幹啥。”老楊望着一片綠油油的煙田,笑着說道:“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不僅是責任,更是感情。這些年,你們菸農把我當自己人,我也把這裡當成了家。只要還能走得動,我就要守護好這片煙田,幫助菸農多收點菸,多掙點錢。”
夕陽西下,老楊依舊穿梭在煙田間,用行動詮釋着一名基層菸草工作者的堅守與擔當。(來源:許昌市菸草公司禹州分公司 作者: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