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關稅盼再談低 學者:開放農牧產品市場恐是關鍵

美國對等關稅1日上路,根據白宮最新公佈的各國修正後對等關稅,臺灣稅率爲20%,高於日本和韓國的15%。臺股早盤最低23168.27點,下跌374.25點,失守5日和10日短期均線,回測月線約23052點。終場下跌108.14點,收23434.38點。(鄧博仁攝)

美國總統川普今(1)日宣佈對臺灣對等關稅爲20%,高於鄰近國家日本、南韓稅率15%,賴清德總統隨後表示,美方先對臺灣公佈的20%爲「暫時性稅率」,只要臺美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學者分析,目前對美投資的規模恐非最大問題,而是美國農牧產品叩關零關稅,尤其民進黨政府的本命區在中南部,如何有效的降低衝擊,恐是後續的談判重點。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系主任葉耀元認爲,如果我國整體關稅從20%降到15%,對於臺灣這種以出口產業爲導向的國家,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產品大多數都是往歐美外銷,一定是利大於弊,但目前問題是比較面向國內市場的農牧產業,是否會因爲美國農牧產品零關稅叩關,而造成衝擊。

他指出,以日韓的例子來看,美國基本上就是想談零關稅以及對美投資多少比例,所以這些項目如果談成功的話,賴清德總統確實會受到民間產業的批評,不過臺灣農牧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優勢,雖然確實會造成波動,但不至於被美國貨完全逐出市場,「最核心還是關稅談得越低,對我國整體產業,甚至對股市都有大利多」。

葉耀元表示,未來我國對美國零關稅的結局應該不會改變,關稅稅率再降到15%也可以期待,「但所有經濟政策都不可能讓每人都受益」,對於國產農牧產品以及汽車代工廠這些可能會蒙受損失的產業,政府如何幫助這些產業度過難關,也會影響賴清德總統未來的支持率。

臺大政治系專任副教授陳世民則認爲,談判重點是「對美投資」、「對美開放市場」兩項,其中對美投資除臺積電日前已提出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外,已確定的就是阿拉斯加天然氣開採的投資協議,一方面對美採購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可以降低貿易逆差,也可以減少遭封鎖的風險。

他指出,目前我國的石油、天然氣多從中東進口,但途中經過的麻六甲海峽、南海都是共軍活動頻繁的地區,未來若中共藉故封鎖南海地區其實相對容易,而我國東部海域則相對較不容易封鎖,再加上對美採購石油、天然氣,美方也會比較願意保護自己的能源輸出路線,相信民進黨政府願意會將過去的能源訂單轉向美國。

陳世民也提醒,投資規模問題不大,問題還是開放臺灣自己的市場,對於美國汽車、農牧產品的關稅是否零關稅,這兩項對我國就業人口影響較大的產業來說,就容易影發政治效應,如何在開放市場的同時避免傷害農牧業以及汽車製造業,可能是目前我國的談判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