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消費貸置換3.3%房貸?銀行:有權提前收回貸款資金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付樂 北京報道

今年以來,消費貸市場經歷了波動。一季度,銀行將優質客羣消費貸利率壓至年化2.5%左右,部分消費者打起了“小算盤”,嘗試以低息消費貸置換高利率房貸。

4月4日,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研究員王蓬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理論上講,存在一定套利空間,但實際操作中面臨諸多限制。因爲消費貸資金明確禁止流入樓市,一旦被查出用於還房貸,銀行可能會要求提前全額償還貸款,而且消費貸期限較短,而房貸期限較長。

謹防資金期限錯配風險

近日,家住深圳的小趙貸了20萬元消費貸,利率2.58%。她說自己房貸利率高,目前爲年化3.3%,由於聽說3%以下的消費貸將被叫停,因此馬上把消費貸借了出來,並取出現金再存進去,打算置換房貸。如果萬一被“抽貸”,他計劃用自己股票賬戶裡的錢來還。

小趙所說的“抽貸”,是指銀行在貸款尚未到期時,突然終止授信額度、提前收回貸款,或停止發放剩餘可用額度,導致借款人資金鍊中斷。

一般來說,抽貸常因借款人風險上升或資金違規使用觸發。當借款人出現徵信逾期記錄、負債率激增,或“多頭借貸”,被銀行監測到消費貸資金被挪用至購房、投資等領域,銀行可能會強制收回貸款或凍結額度。

家住北京的90年女生對本報記者表示,自己欠了15萬元房貸,利率3.4%,自己之前也想過消費貸置換房貸,但是小孩才3歲,馬上要上幼兒園,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現金,不想壓力這麼大。“房貸可以用30年慢慢還,消費貸兩三年就要全部還上,不然就十分被動。”她說道。

另一位業主林林告訴記者,她的房貸金額達300萬元,每月還款近兩萬元,30年的房貸置換成7年消費貸後,每月多還不少錢“沒必要承擔這個風險,更何況消費貸估計也貸不出300萬元。”林林說。

部分消費者認爲,消費貸最多借7年,7年後百萬元本金很難一次性還上,若收入下降或投資失利,可能要被迫再借錢,債務“雪球”只會越滾越大。

也有人“支招”,不要全部置換,先置換一部分,比如三到五年內自己能還得上的金額。

有消費者對記者表示,不能簡單地看到利率差就盲目置換,貸款期限、合規性、現金流一個都不能忽視。房貸是普通人能借到的長期、穩定的貸款,不能爲了省小錢冒大風險。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多家銀行,某大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消費貸是明令禁止流入樓市的。用戶線下網點辦理消費貸申請的時候,需要提供相應的貸款用途證明材料。

某股份行客戶經理也表示,消費貸不能用於還房貸,只用於滿足借款人合法合規合理的消費需求,貸款資金不得用於國家法律和金融法規明令禁止的項目。且銀行會不定期覈實消費者貸款用途,如果發現挪用,銀行有權提前收回貸款。

某城商行客服稱,消費貸打入借款人賬戶中,資金的用途會顯示某某貸款,用這筆資金還房貸是還不進去的,系統會進行報錯。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本報記者表示,通過新增的借款項目,貸出資金用來填補舊的貸款,其中蘊藏的風險容易在新增貸款的這部分顯現。例如,金融機構對消費貸資金用途有明確規定,如果在不法中介的誘導下去進行借款,被持牌金融機構識破將會收回貸款,使消費者的財務更加被動。

存量房貸利率有望繼續下調

有人稱,消費貸利率低於3%纔有置換的價值,不然就是白折騰,更何況2%至3%的利率也不是人人都有,除非用戶資質好。前幾年有人用3.8%消費貸置換5.9%房貸,現在房貸利率普遍3.3%,估計那人腸子都悔青了。

另有人認爲,房貸基本是等額本息,大家前期還的都是利息,置換也省不了多少。

90後小趙在2020年借了200萬元房貸,貸款30年。在他看來,存量房貸利率不降,自己是不會借消費貸去消費的。“一邊還着高利率房貸,一邊房子還在跌價,雖然此前存量房貸利率有所調降,但每個月也只是少還了幾百塊錢,杯水車薪。”他說道。

一位來自北京的90後告訴記者,他曾考慮將部分房貸轉換成消費貸。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同樣是等額本息,借款100萬元,3.3%的利率,還款期限30年,相比同樣借款100萬元,2.5%的利率,還款7年,利率差是0.8%,總利息減少48萬元。

不過,也有消費者認爲不能這麼算,因爲存量房貸利率還會再降。

“2025年存量房貸利率存在進一步調整的可能性。”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本報記者表示,政策層面,2024年央行已取消房貸利率下限,並推動存量房貸利率下降,爲2025年的調整提供了政策基礎。同時很多機構也預測央行2025年可能繼續降息,總幅度或達50個基點甚至更高,這將爲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創造空間。市場現狀方面,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降低房貸利率可刺激需求、減輕購房者負擔,進而促進經濟復甦。

“目前,已有銀行對存量房貸進行重新定價,未來更多銀行可能跟進。”王鵬表示,然而,利率調整也面臨一些挑戰,如銀行盈利能力受壓縮、房地產市場穩定需平衡等。

王鵬認爲,總體來看,在政策推動、市場需求及銀行積極響應的多重因素作用下,2025年存量房貸利率有望繼續下調,甚至可能降至“2字頭”,具體調整情況還需關注各地銀行的政策和執行力度。

不過,也有金融觀察者對記者表示,存量房貸規模太大,銀行貸款利率降一個點對利潤的影響就比較大,預計一段時間內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的可能性比較小,就算降大概會一點一點地降,以安撫還款人情緒。

低利率消費貸逐漸退場

今年第一季度,在消費信貸領域的“戰場”上,銀行業價格競爭激烈,多家商業銀行通過發放利率折扣券等策略,將優質客羣的貸款利率降至年化2.5%左右。

不過,這種低利率情況在二季度被叫停。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多家銀行致電瞭解到,自4月1日起,新發放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不低於3%。4月4日,某銀行信貸經理稱,2.58%的消費貸利率產品已經沒有了,現在最低3.05%。

王蓬博表示,消費貸利率過低容易被套利者利用,也會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目前消費貸利率調整,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息差壓力,也有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和借貸的意圖,避免資金違規流入投機領域。

近年來,銀行淨息差呈下行趨勢,消費貸利率過低,會對銀行盈利能力造成擠壓。

從財報數據來看,2024年,23家上市銀行淨息差全部出現下滑。2024年上市銀行平均淨息差爲1.65%,較2023年的1.83%下降19BP。

以國有大行爲例,除郵儲銀行淨息差爲1.87%外,其餘五大行淨息差已全部低於1.5%。其中,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的淨息差分別爲1.42%、1.27%、1.42%、1.51%、1.4%。

與此同時,2024年,絕大多數國有大行、股份行零售業務收入和利潤同比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業績會上,有銀行高管表示,零售利潤出現下降主要是零售信貸風險成本增加導致。

與此同時,2024年多家銀行零售貸款不良率有所提升。在零售風險管控方面,各家銀行已採取相應措施,有銀行管理層表示,已着手對零售風險進行全方面管控,例如採取了對存量貸款風險管控,推進集約化風險管控機制,優化增量貸款風險把控等措施;也有對零售進行全流程風險管控,停止高風險業務,做實貸後管理,加大零售清收覈銷的力度;在個人消費貸款方面,持續加強對零售客戶的前端准入和審查審批管理等。

責任編輯:馮櫻子 主編:張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