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額延期齊上陣!銀行發力消費貸 需增強消費信貸可持續性

近期,多家銀行密集跟進政策舉措,推出相應消費貸產品。不少銀行消費貸額度有所提高、期限有所延長,同時利率持續降低。

有權威專家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我國金融支持消費力度已經不低,根本上還要發揮政策合力提振消費。 銀行發展消費貸業務要基於有效消費需求,也要考慮客戶還款能力。發展消費金融根本上需要擴大有效消費需求,支持增加高端消費供給。

銀行消費貸“暗戰”再起金融支持消費力度明顯加大

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近期多家銀行密集跟進政策舉措,推出相應消費貸產品。不少銀行提高消費信貸額度、延長消費信貸時間、降低信貸利率,以此吸引更多客戶。

有銀行爲滿足信用良好客戶的大額消費需求,個人消費貸款自主支付的金額上限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個人互聯網消費貸款金額上限從20萬元提高至30萬元;同時,優化個人貸款期限政策,針對有長期消費需求的客戶,用於個人消費的貸款期限由不超過5年延長至不超過7年。

我國金融支持有效消費需求的力度不斷加大。數據顯示,當前消費貸規模處於較高水平,2024年末,我國不含住房貸款的個人消費貸餘額已達21萬億元。我國消費貸對居民消費的支持力度較強。

“近年來,我國消費信貸覆蓋面明顯提升。”權威專家指出,我國消費金融的服務主體和產品類型進一步豐富,除傳統銀行信用卡和各類消費貸以外,汽車金融公司的車貸、消費金融公司的大額消費貸,以及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現金貸等也很普及。市場研究機構估計,我國汽車金融發展水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在國際上也處於靠前水平。

發展消費金融應保持理性消費信貸利率並非越低越好

在本輪銀行發力消費信貸中,利率持續下探仍是“標配”手段,不少銀行通過發行利率優惠券等形式,進一步降低信貸利率。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當前銀行消費信貸利率已普遍進入“2時代”。

“近年來,隨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加大,我國貸款利率已有明顯下降,消費貸款利率也隨之下行,今年以來降幅更爲明顯,有利於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有權威專家表示,即便從國際比較看,我國消費貸利率也處於較低水平。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數據顯示,美國目前消費貸款利率達到了12%左右,遠高於我國。

不過,消費信貸的利率並非越低越好。上述權威專家表示,銀行發展消費貸業務要基於有效消費需求,也要考慮客戶還款能力,不宜在利率上過度“內卷”。

“銀行要平衡好業務發展與風險防範之間的關係。”該權威人士表示,當前,銀行消費貸定價要遵循商業可持續原則,兼顧金融支持消費和銀行自身健康發展的目標。業內專家指出,銀行脫離真實消費場景拓展消費貸業務可能累積風險,一些客戶獲得低價消費貸後可能違規改變用途,甚至“以貸養貸”,前些年就出現過消費貸違規流向樓市、股市的現象,要避免通過價格戰搶奪存量客戶。

不過,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認爲,“卷”利率、“卷”額度趨勢還會延續,銀行首先要創新,風控創新、消費金融觸達客戶場景創新、服務創新、產品創新。其次要加強合規建設,讓消費貸業務更加順暢地運行,避免違規。

提振實體經濟消費需求是消費金融發展的着力點

在權威專家看來,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是長期系統性工程,需要發揮政策合力共同推進。發展消費金融根本上需要擴大有效消費需求,支持增加高端消費供給。

“消費金融要依賴真實的消費需求。”權威專家指出,發展消費金融必須依託實實在在的消費需求。當前有效消費需求偏弱,需要發揮宏觀政策合力,穩住居民就業和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才能持續釋放消費潛力,形成有效的消費信貸需求,實現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銀行消費貸產品要注重拓展增量客戶。權威專家表示,目前銀行在消費貸領域競爭激烈,許多銀行都在拼價格、搶份額,實質上還是在切分現有的“蛋糕”,下一步需要努力把“蛋糕”做大,通過細分市場、差別化定價挖掘既有真實消費需求,又有貸款償還能力的潛在增量客戶,進一步擴大消費貸款的覆蓋面。

此外,權威人士還指出,金融支持消費也要從供給端發力。當前,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需求結構變化,金融支持促消費也要在供給端適度發力,積極支持線上消費、養老消費、綠色消費、智能消費、服務消費領域發展,創造出更多的消費場景和配套的消費金融產品。

增強消費信貸可持續性個人要理性消費、適度借貸

提振消費是擴內需、穩增長的關鍵點,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圍繞汽車、家電等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等多領域融資需求,金融機構已構建起較爲全面的消費貸款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能夠較好滿足居民差異性消費需求。

權威專家表示,金融機構應找準支持消費的着力點,可以圍繞重點場景、重點戰略、重點人羣發力,實現消費貸款增量擴面、提質增效,提升消費信貸可持續性。

據瞭解,銀行已聚焦重點場景、國家戰略導向、重點羣體做好信貸支持。如持續優化高校畢業生、新市民、自由職業者等羣體的金融服務,爲更多消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費支付體驗。

權威專家認爲,當前我國還應增強消費信貸的可持續性。對於個人來說,過度負債不僅可能導致徵信記錄受損,還可能因信用評級下降被迫轉向高息貸款維持,最終陷入以貸還貸的惡性循環。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個人過度負債也會造成不良上升,影響金融資產質量和經營可持續性。

“個人要根據自身財務狀況理性消費,適度借貸。”權威專家還強調,消費貸本質上是通過舉債提前消費,貸款最終是要償還的。當前我國有效需求不足、居民就業壓力較大、收入預期不穩,居民部門槓桿率已經與歐美髮達經濟體大體相當,在國際上屬於較高水平。但如果居民家庭收入不能跟上,過度加槓桿消費,既是對未來消費需求的透支,也會增大家庭財務負擔,還可能衍生消費信貸資金用途改變等問題,最終不可持續。

此外,權威專家建議,金融機構應根據客戶需求和風險特徵進行產品創新和差異化定價,幫助有消費意願、有還款能力的客戶提升消費品質。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明確提示借貸風險,引導消費者根據自身財務狀況適度借貸。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付春愔